亲爱的黄先生:
见字如晤,抚笺思人。
距上次相聚已有135天,距我们的第一个宝宝降生仅剩十来天。宝宝一定很期待,在妈妈肚子里安营扎寨这么久,终于要和爸爸见面了。近来,你时常忧心,生怕小家伙突然“发动”,生怕自己又一次在我需要你的时候错过。
多少次“错过”,只因你是一名军人。
错过每个纪念日,第一年我的生日前夕,你突然“扔”下我归队了;错过领证登记,疫情将我们分隔两地,你说“国家有命,不知归期”……我曾犹豫过、仿徨过、抱怨过,也曾无数次地发问。我不解,炎炎烈日下为何有跑不完的步、瑟瑟寒风中为何有查不完的岗、漫漫长夜里为何有加不完的班?
直到那次,我见到了你读军校时的同窗战友们。我记得刘学达,那个现在还驻守在祖国最北黑河畔的青年,三十出载,眉骨昂扬,眼眸深邃。谈及这些年的边防生活,他眉上万里无云,话中却满是“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一腔热血。
一个班挤在一间活动板房里,一个星期一次物资补给,一个月兴许能洗上一回澡,一年中最渴望的就是那一次回家……这是学达的日常。隆冬时节,北纬50度的黑河市最低气温跌至-33℃,这意味着学达所在的哨点每年要在处于封冻期的冰面哨位上,站岗执勤长达几个月。最冷的天里,哨点上的战士巡逻骑着大摩托,前边的车轱辘改装成雪橇铲,后边的轱辘装上车履带。一天两趟巡逻,虽有防寒面罩,睫毛上却早已挂满了雪霜。霜寒冻人,阴雨天又是另一重考验。哨点靠太阳能发电,用电全凭老天爷“心情”,阴雨天时,唯一能通联的手机都充不上电。和学达“失联”,对于他的妻子来说已经不是稀罕事。大雪暴雨的恶劣天气里,连物资的供给都是奢侈,战士们常常一连几天吃的都是单兵自热干粮。听到此处,我心头动容,眼眶噙泪。你也由衷感慨:“正是有千千万万像学达这样的边防军人日夜枕戈待旦,才有了今夜的万家灯火长明啊!”
就是这一次和你的战友们聚首中,我听到了我所不知道的“你”和“你们”:战友情、硝烟味、永远的伤疤、生理极限的挑战……打枪投弹、野营拉练、执勤站岗、考核迎检、公差勤务……这些是属于军人的独家记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度。当我在明媚的阳光下谈笑,在敞亮的教室里讲课时,祖国的边境上还有一群人,他们在站岗放哨,他们在日夜巡逻,他们在负重前行。
想起去年2月19日你发来的那则媒体报道。你说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位福建小伙儿,他的名字并不拗口,你却说得沉重——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陈祥榕在日记里写下的话。面对满目的荒漠冰川,蓄意挑衅的外军,风与雪的考验,生与死的较量,他和战友们宁洒热血,不失寸土。你说他们中有四个多月后就要做爸爸的陈红军烈士、有憧憬娶上心爱姑娘的肖思远烈士、还有在家书中责备自己不孝的王焯冉烈士。他们将最好的青春、最清澈的爱留在了雪山。
“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体强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中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我在报道中看到了这则热评,跟你聊起想以此事作为一堂国防教育课的引子,分享给我的学生们。你很支持,为我查找了诸多资料。你说,18岁的陈祥榕就有这样的胆魄和情怀,这不仅是部队熔炉的历练,也有我们这些教育启蒙者的初心引领。他的爱国情、从军梦就是从小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的。是啊,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毛主席用“人民战争”的思想带领国家走向胜利,而今湖里区的国防教育更让“人人都是国防参与者”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习主席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对英雄的致敬不只是把他们的故事传递,更应该把他们的精神传承。我要把刘学达的故事、陈祥榕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增塑青少年一代的国防观念,是一名教师肩负的教育重任,更是我作为一名军嫂的家国情怀。
亲爱的黄先生,感谢在万千人海中遇到了你,认识了你们,了解了我从未见过的风景。那一份情感让我潸然泪下,那一种力量驱我坚韧前行。吾辈风华正茂,看世间芳华万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一刻,我觉得曾经的“发问质疑”显得有些矫情了。我的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你选择了军旅,守卫国,无问西东;
而我选择了你,守护家,无问西东。
你的妻子
202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