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所决定的。故此,伴他成长的家长需要首先明一点:“这个现状制造出来,有我一份。”意思是说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模式,塑造出孩子今天的现状。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必须家长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欲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来一些改变。”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我们不相信有这个可能。
家长开始改变的初期,孩子或者不会马上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变本加厉。家长必须明白这是一段考验的时期,回复到过去的做法,情况肯定是回复到与以前一样;坚持已经做出的改变,孩子认识到家长的坚定及认真,便会作出正面的回应了。
很多家长都有一些自责或者内疚的心态,觉得自己未完全做好对孩子的工作。这种心态的好处,是驱使这些家长去寻求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提高亲子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家长相比于那些总是自认为做得很对,一出现问题就责怪环境或孩子不好的家长来说要来得积极。但坏处是让孩子形成一个信念:家长的确对不起他,欠他一些东西。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不断索求,每次吵闹时都以此为凭借而有诸多要求和抱怨,使家长不知所措,难于招架。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明白:他们对孩子尽心尽力,都是好的家长,只是如同人生里其他的事一样,他们还有许多办法能将事情处理得更好。
自古以来,人类世世代代生儿育女,担当起父母的角色和责任。他们做父母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经验。他们没有受过“父母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教育,但人类还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由此可见没有学过“父母学”的父母还是有成效的。然而,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经验追不上需要。每一代的孩子都比上一代更聪明。伴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及文明亦不断地被提升到新的阶段,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生存与温饱,而是开始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一个人的能力。因此专家们展开研究: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怎样才能尽早使孩子受到更正确有效的教育而健康成长。每一代的父母都把他们所知的、最好的给予孩子。他们对孩子的爱及良好动机超过100分。家长无须责怪自己,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可以学习到更好的方法时更无须自怨自艾。家长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和孩子。负疚心态只会使孩子误会家长给他们的真的不足,从而无法建立良好的自信和对别人的信赖,这类孩子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而不断索求及抱怨,叫家长疲于奔命。这个现象在单亲家庭中最易见到,严重的会令家长陷入无法自拔的病态心理。
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这些家长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信念:我已经给了孩子我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了,同时,我会继续寻找能做得更好的方法。孩子心中没有这方面的怀疑,是他健康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的信念作为亲子关系的理论基础。我相信:
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
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总有更好的办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释放出来。
请家长记着: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
《家有少年,遇见青春》主题训练营已开营,9月7日晚开始第一课《读懂青春》,欢迎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