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评价引发的思考

今天看到这样一道题: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是鄂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的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评价,忽视儿童的经验。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即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新课程下老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课程的研发者;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学生的回答如果是在课堂上发生,我们教师都能把握好新课程下自己的角色。我们会给学生激励也会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给与肯定。可是我们如果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我们很矛盾,现行的考试制度虽然有些题充分给与了答案的多角度思考空间。但还是有一个大人所认为的正确范围。就五只鸟那道题可能大部分大人都不会想到这个答案。这个答案的背后我们看出孩子的回答充满情感同时也是现实的,不然当今社会也不会有那么多任性自私的孩子,大人就是孩子的榜样!我猜测这个孩子的家庭可能缺乏安全感和爱。不然他不会想到妈妈吓跑了。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如果领略到了无私无畏伟大的母爱,他不会回答母亲吓跑了,扔下三个孩子。也许是孩子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害怕就要跑,本能反应。敢于说实话他又是一个不缺爱的人。

要想真正把新课程评价做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教育者的观念要转变,我们的考试制度要完善。我们不能穿新鞋继续走老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