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偶读一篇林志光的散文随笔《生命回顾与记忆突袭》,论及老年人一种奇特的记忆现象:老年人经常会清楚记起许多昔日的往事,有时更会惊讶于自己突然会“想起”一些他们早已埋藏了的事情。奇怪的是当事人从来没有呼唤过它们,它们就是突然跑出来向人袭击。
而且,这些历史片段在脑中的重现又是那样真实生动,从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上说,它仿佛带领人回到过去 ,教人堕入了时间的黑洞,不能自己。
初读这段文字,心中升起一种唯心论的神秘感知。虽然这种现象,在科学上有很多论证,但至今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所以,我更愿意从并不科学的方面去解读它。
老年人晚年记忆下降,回忆清晰,似乎是一种生命的神秘预示。记忆的下降,使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回忆的清晰,似乎冥冥中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提醒他们:人生已快到尽头,总结自己的一生准备上路吧!
为什么人到了老年能看透和放下许多东西,能够突然有了一种独特的智慧?这也许得益于回忆,在没有干扰的心绪中,最真实的自我便被唤醒,对事物的理解便较以往有了恍然大悟般的通透澄明。
很多事情,发生和回望时的判定完全是两种感觉。一件曾经以为伟大的事情,几十年后回头看,说不定并非如此。而当年肝肠寸断的痛苦,时过境迁后回望,可能充满感激与幸运。
老年人的记忆和年青人是不同的,年青人不喜欢回忆,因为他们热衷于着眼未来。但老年人则相反,前路已能看到尽头,唯一能为自己带来安慰肯定的,便是以往的回忆,那里面写满了自己曾在这世上留下的痕迹。
人是由过去的经历累积成今天的“我”。过去的岁月不管是辉煌还是平凡,在晚年似乎都有了值得回忆的素材。
“虽然人的经验面对当下具体处境时的直觉判断最为纯粹和直接。但不少人更相信事后回头一望的清明智慧。”
就如欣赏美女,站得太近,你可以清楚地看见她粗大的毛孔、厚重的粉底,你会觉得盛名难副,不过而而。但如果选择远看,避开过于详实的细节,衣袂飘飘间,方能体会她的完美韵致,才会惊为天人。
时间,是世间一切事情的还原尺,不管你曾经做过的事粉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它总会在合适的时候,摧毁你的盲目自信,将你打回原型。
“要发生的始终要发生,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事实上,过去的事并未真正过去,这对某些人而言,几乎成了人生最大的诅咒。”这句话放在对死亡和未知充满恐惧的老年时段,也许更贴切。
进入老年,人对生活的看法会产生逆转。很多年轻时张狂自信的人,进入老年的某一天,突然性情大变,成了谦逊温和的人。而年轻时根正苗红的唯物主义者,则在众人的瞠目结舌中,成了虔诚的佛教徒。
这种转变有时连家人都感到突然。在不停袭来的回忆中,也许是一个念头,也许是一个梦,也许是一句话、一刹那的顿悟,便完全改变了他们坚持一辈子的人生准则。
“老年人的记忆犹新有多么严重,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有多么复杂。”
年青时,想着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挥霍,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嚣张霸道的,因为年青总有犯错的权利。
而到了暮年,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人便进入了谨小甚微的状态,生怕一点差池,自己便被这世界无情抛弃。
回忆,也许是检视人生对错的自我肯定与安慰。一生平稳安逸的人是幸运的,而经历过恩怨情仇的人,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破与忏悔。
人对这个世界的价值,只不过是将基因传承给后代。如果有可能,在使命完成后,留下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东西,这便是人生的增值。
不论你贵为天子,还是贱如蝼蚁,肉身终将汇入黄土,灵魂飘向未知的远方。
如果能早些想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很多人也就不会执着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不会在面临选择时,违背初心。最终在生命尽头的每一天,为过往愧悔煎熬。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许这就是行将离世的人,对生命本真的渴望与留恋。
每一个生命的逝去,将对应一个生命的到来,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人类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大自然冥冥中的完美安排,便是如此奇妙。
如果有来生,你还会选择到这个世上走一遭吗?选啊!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体验不同的人生,但相同的是,我仍然会坚守内心底线。晚年时,也许有一刹那的伤感,剩下的,便是微笑释然。
周国平曾说: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死亡在他描述里,是如此的家常随意,充满着温情与豁达。回头想想,这不就是我们一生的写照吗?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走向死亡,最后一天不过是到达的一天,如此简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