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孙子说了,地形对于行军打仗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高明的将领,必然是能够正确判断敌情,细致考察地形险易,精准计算道路远近的人。懂得这些道理而去指挥作战的,就一定能够胜利;不懂这些道理而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根据良将分析,有必胜把握的战争,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大将坚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据良将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战争,即使国君主张打,大将不打也是可以的。
发动战争不是为了谋求战胜的名声,战败或者主张不战时,不回避失利的罪责,一心想要保全百姓,所求符合国君利益的将领,就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子认为国宝的标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
“国宝”的标准也就四条,但是第一条就已经把大多数人筛选下去了,毕竟不为名利的人是少数的有钱人,因为没钱的人有时候是有心无力的。再加上还要承担责任,保护百姓,这个还要求个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仅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做到的。
关于“利合于主”则是有些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就看主君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否一致了。你可能会说,国家都是主君的,有利国家就是有利国家吗?道理上是这么说,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和珅,他就做到了“利和于主”,非常懂得皇帝的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皇帝的小心思,讨的龙颜大悦,不仅职位上步步高升,就连自己的小金库也是富可敌国。这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官员的财富竟然可以富可敌国,这贪腐是何其多啊。很多人都想学和珅,“利和君主”因为升官发财快啊,不过很多人的下场也和和珅差不多。
岳飞可能符合十六字方针中的第三句“唯人是保”,保护百姓利益。但不一定符合第四句“利合于主”——符合国君的利益。 而且正是因为不符合第四条,所以他被杀掉了;因为他符合第三条,所以他到今天还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怀念。
当初岳飞的口号是“打到黄龙府,迎还二帝”,二帝就是两位被金国俘虏的宋朝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如果两位被俘虏的皇帝都迎回来了,那将现在的皇帝赵构置于何处?
所以北宋的灭亡,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是金国,不是金兀术,而是赵构。 因为他本来是没资格当皇上的,但他现在却当上了皇上,大权独握。
所以赵构最恨的就是“迎还二帝”这个口号, 他后来跟金国签署和议,不仅不要迎还二帝,还要求金国把这两个皇帝都扣留住。
宋徽宗和宋钦宗都写信求赵构把他们要回去,说我们回来做一个平民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要。赵构就是不搭理,并且他只要求金国送回他的生母韦氏。
所以,和平是赵构定的国策,而岳飞所取得的军事胜利正是他获取最好议和条件的时机,他要抓住这个时机签署和议。 因为如果再打下去也不一定就能收复中原,也许局势还会反转。这是赵构的真实想法。
岳飞所取得的威望以及他对政治的参与欲望,对赵构构成了巨大威胁,所以他要杀掉岳飞。 要杀岳飞的是赵构,不是秦桧。秦桧在岳王庙跪了一千年,实在是替赵构跪了。
其实岳飞是“利合于主”他的前主子——宋徽宗和宋钦宗,而秦桧是“利合于主”现在的主子——赵构。其实我挺想骂岳飞的,被废掉的皇帝还是皇帝吗?况且这两个无能、昏庸、腐朽的两个家伙其实就是败兵,被人抓了,和败兵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羞愧的去死,就已经把大宋朝的脸面给丢尽了,你岳飞竟然还想着把他俩“迎”回来!迎回来干嘛?接着继续重蹈一次“靖康之变”?
你岳飞作为一名大将,要做到是保家卫国,“利合于主”这个主,应该是个明主,这样的昏君迎来作甚?叹一句“愚忠”害死人啊!
所以我想改一下《孙子兵法》,修改一下孙子的“国宝”观点——“利合于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