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共计640起,比去年同期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增幅,平均每日超7例。
数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3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90%,纯电动汽车保有量72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27%。
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自燃起火的情况也频繁出现。
岚图FREE发生起火事件
日前,有媒体爆料称一辆岚图FREE发生起火事件,而从现场曝光视频来看,车辆底盘有火苗喷出,消防人员现场进行了扑救,目前针对岚图FREE起火原因,尚无定论。
而岚图官方也于6月28日发布了事故说明,大意为起火事件并未造成人员及周边财产损失,车辆也是局部受损,具体原因仍待调查。
的确,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目光的今天,这种新闻“热度很高”。
也正是一波接一波的“新能源车自燃”新闻,让不少准备购买的用户开始担忧:“新能源车,真的容易自燃吗?现在买,到底是不是一个购买新能源的好时机?”
新能源车真的比燃油车更容易自燃吗?
其实,从汽车诞生起,自燃、火灾就一直伴随始终了。而且,在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对新品类不信任”。比如,在自吸动力向涡轮动力过渡时,大家普遍认为涡轮车比自吸车更易自燃。
在涡轮动力向新能源动力过渡时,大家又普遍认为新能源车更容易自燃。
其实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媒体们“偏向性报道”和大家“选择性失明”。
根据美国网站AutoinsuranceEZ收集的数据:2020年,美国纯电动汽车火灾数量为52起;混动车火灾数为16,051起;燃油车则达到了199,533起火灾。
根据上海消防研究所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机动车燃烧数量在年均3万辆上下,总共烧掉了15.02万辆车。由此可见,在目前各大种类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型的燃烧概率是最低的,纯燃油车次之,燃烧概率最高的是混动车型。
由此可见,“纯电动车更容易自燃”这个说法,基本上可定义为是人们“戴有色眼镜”看问题的一个表现。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大家关注新能源车,不少媒体释放新能源车“燃烧”、“自燃”的新闻,会博得较高关注度;另一方面,大家的定势思维认为纯电车型容易自燃,在看到有意而为的新闻之后,自然而然地,也会有偏向性地去选择相信。
新能源车起火原因有哪些
按照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新能源车起火原因来自五个方面,分别为: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电池热失控、高负荷。
这里可以一一分析,除了外部碰撞是不可控因素(毕竟汽油车碰撞也有燃烧的几率)外,其他四个因素都跟电池有关。
目前,世面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主要包含以下三种,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镍氢电池。
首先来说镍氢电池。镍氢电池主要优点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不过其缺点也比较明显,能量密度低,所以其续航里程相对更短,这也就导致该电池大部分都搭载在混动车型上。
再说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中是目前锂电池当中稳定性最好的,所以不论是安全性还是耐用性,磷酸铁锂电池表现都非常不错,并且该电池续航能力,相比刚刚说的镍氢电池还能强,这也就导致磷酸铁锂电池的造价较高,多应用在一些价格较高的车型上。
最后我们来看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是三种电池中续航能力最长的,目前特斯拉Model3的高配车型就是搭载的三元锂电池。不过有好有坏,正因为三元锂电池出色的活跃性,它的高温性也相对较差,发生自燃的可能性也会相对更大。
以上就是岛岛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见解,车纪DAO——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爱好者社区。虽然新能源汽车频繁传出起火,然而事实上其概率并不比燃油车高。
据计算,新能源汽车大概是每百万台会出现71起火灾事故,而传统燃油车的火灾事故率大约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之间,更高,不过如果新能源汽车未来想要长期持久发展,那么在安全可靠性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真正给人们带来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