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水平开放中育新机开新局

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文章深刻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不仅为自身发展开辟新空间,更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高水平开放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传统增长动能减弱,新动能培育需要时间。历史经验表明,越是面临挑战,越要扩大开放。深圳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这些生动实践无不证明:开放是倒逼改革的催化剂,是集聚要素的强磁场。通过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对接国际规则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型开放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质的飞跃。近期出台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以及申请加入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的努力,都彰显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决心。某外资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在中国办事,材料更简、流程更优、预期更稳。"这种变化正是制度型开放带来的直接效应。通过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我们既为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铺设"快车道"。

开放发展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福祉。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跨境电商让"买全球"更便捷,中外合作办学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开放红利,正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地方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将国家开放战略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沿海地区可深化港口经济、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内陆地区可依托中欧班列打造开放新枢纽;边境地区可做活边贸文章。某内陆城市通过开行"跨境电商专列",带动本地特色产品远销海外,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生动诠释了"开放促发展、发展惠民生"的辩证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丰富内涵,保持"向开放要动力"的战略定力。各级党员干部既要当好开放政策的"宣讲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RCEP等政策红利;更要做好开放实践的"实干家",在招商引资、外贸转型、平台建设等方面创新作为。当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不仅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也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