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那点事
缘起
进入暑期学校进行学习,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室友说咱们学校有一个暑期学校要不要报名参加,当时我犹豫了,这个报名是怎么报的?有没有专业的限制?最后是如何筛选的?最后经过打听,我投出了报名表,为了增加可以进入暑期学校学习的机会,我投了两次的报名表,最终很幸运得进入了暑期学校进行学习。
友谊
这次的暑期学习是面向各个高校的,本以为会有室友和我一起作伴学习,但是报名结果下来时我问她是否也去学习,她说自己忘记了,报名那段时间,她前前后后忙了很多事情,结果错失了报名的机会结果只剩我一个。我看到各个小组的名单,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搜索我所熟知的名字,结果却发现一个也不认识;原本抱有希望的我,瞬时间有点失落。第一天进入教室,寻找着自己的组织;走着寻着……“第九组”突然映入我的眼帘。找到了,上课认真地听着伊老师的课,课间时通过聊天认识了王娜;我相信眼缘,看到之后很喜欢她。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她为人热情有十分活泼,这让我在学习期间有了一个伙伴,认识她我很开心;我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姑娘,但是自从我来山西来上研究生,我觉得自己有点封闭自己了,有可能是因为新来一个环境不适应,交的小伙伴仅限自己的专业;以前我在本科学校是很活跃的,由于参加很多的活动,和不同学院的同学都有交流,那种感觉是很舒服;一下子离开了,反而觉得自己不适应了;我是专硕,只上两年,第一年都是课程,第二年便要实习,说实话要想在学校结交不同学院的同学是很有难度的;说实话很感谢这次暑期学校,让我有机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同学。
有趣的课堂
从2号到5号,暑期学校的课程已经进行了一半,我最喜欢陈老师的课程,喜欢他的平易近人,喜欢他的课堂模式,更喜欢他的渊博;第二天,陈老师的“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根据陈老师的课堂介绍得知,这篇论文是他16年的结晶,听完之后,我惊呆了;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前段时间在写小论文的时候,写了将近半年终于写完初稿。写得时候,我是十分烦躁;写完之后,我偷偷地高兴了以下,但随之而来又有些懊恼,觉得自己写了这么久,写出的东西却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与陈老师对比,觉得自己太LOW。
陈老师的课堂十分有趣,你不会觉得一丝的枯燥。课堂的讨论,有一些出乎我的意外,本以为老师布置课堂任务,我们会抵制,会厌烦;但这一次大家都很积极讨论,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学得是不同的专业,但是讨论起来大家毫无违和感,反而开阔了自己所在专业的思路,让自己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条条框框里面。尤其我们小组医科大学的肖思莹,本以为课上所讲的内容,对她是没有用的,是没法结合的,结果这位姑娘却让我对学科之间的界限再一次有了新的认知。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几个说的都比较空乏,当肖思莹结合自己研究的方向举出自己的实例,并说自己研究的维度都是二维的,听完陈老师的时空理论,觉得可以将自己的研究维度上升为三维;陈老师的理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特别明白,但却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另一种思考的方向,我觉得这是我这次暑期学校举办的目的,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不同学科之间的神奇“化学反应”
陈老师是令人尊敬的,在课间当小组成员向陈老师提问问题时,他十分和蔼地回答了问题;我心想:陈老师之前学工科的,现在是学管理的,他课上所讲的论文“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科之间是不分家的,是融会贯通的,文中很多地方老师又运用了很多经典著作,文中理论与国家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所欠缺的。不说传统文化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就单单看我们在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恐怕也不敢台上桌面吧!课堂上,领悟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不仅仅是在除自己所学领域的范围内的知识不足,就自己所在的领域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精通?早在自己大学毕业年,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专业知识不精通。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知识自己是明白的,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别人解释这些专业术语;而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并未涉足。
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是十分有趣的!我喜欢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朋友,因为每个人的角度是不同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但是自己比较矛盾的是:到底如何去平衡专业与不同领域的知识?或许自己想得有点多,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本还未能到达那一级别;自己在所在的专业领域都没法给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一定意见。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哪怕是一种不成熟或是一种被批判的声音。总得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希望这是一点小小的火星,待到时机成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照亮整片星空。
写在结尾的话
我喜欢把自己推销出去,我把自己的微信名称改成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人认识我;在这里我再正式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来自河南郑州,现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资产评估专业的董瑞婷,是一位古灵精怪的姑娘,喜欢游泳和跑步。我学得是专硕,一共两年,第一年是纯理论的课程,第二年就开始实习了!本以为课程已经全部结束;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地参加了暑期学校,让我又延伸自己的学习……我很珍惜这为期一周的课程,也很感谢各位授课老师在不同领域的见解;虽然不是很懂,但他们的不同见解确确实实地开阔了我的眼界。真得很感谢!
(下面是我从微信群里收集到的不同学校的美景)
9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