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中考成绩,单位对复习备考工作做了有效地安排,到相应学校听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走进课堂,了解老师复习课怎么上,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节字词复习课。课前学生齐背诗歌,教师检查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公布未交作文学生名单,共六人。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看《中考说明》第7页,指名学生按照词语表的顺序,以及座位位次来读词语。期间教师偶尔指出个别学生字音不准,并予以纠正。随后,学生再齐读一遍词语,教师只在黑板上写三四个词语。第二个环节是熟背诗歌,主要是《中考说明》中的第13到第18首。有《黄鹤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辅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包括字音字形练习,经典诗文默写联系。就这样一节课完了?
1.学生状态不佳。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好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与保障。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与课堂纪律,就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观察了学生的状况,有校服上写字的,如“时光不去我们不老,在青春岁月里,让我们好好去爱”;有绘图的,旁边配有英语,追星之类的;有化妆的;有将头发染成一缕彩色的等等。他们在课堂上只顾自己玩,根本就没听。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正处于学习阶段,如此个性,家长的监护与管理在哪?学校的制度在哪?
2.紧扣中考说明复习字词并没有错,但逐个让学生读,教师偶尔纠正几个读音的复习方式,既费时,效果也不好。字词复习专辟课时不够科学。因为字词读音重在记忆,词语运用重在语境,字音字形是靠平时积累的,复习时可选出学生易错的字音字形,整理之后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或每节课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完成等,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课时复习。
3.对于诗歌复习,只背不写不理解,这也是没有效果的。从这节课的三个环节来看,感觉教师是在随意走,没有备课。
一节古诗文背诵默写课。第一个环节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学生讲清楚中考古诗文所占分值及内容分布。这个主要是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按照中考说明逐篇背诵。第二个环节是课堂练习,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按照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走,如《夜雨寄北》《己亥杂诗》《饮酒》《钱塘湖春行》等。之后,再让学生齐背,学生个体背,抽查学生背诵这些诗歌。第三个板块检查评价学生教辅资料上作业完成情况。如谁写得整齐,谁书写没有错别字,谁将这个忘了,谁用符号标识等。第四个板块是学生继续完成未完成的诗歌默写题。
尽管这节课老师也明确中考对经典诗文的考查要求,也知道其所占的分值,也有对学生答题的一些方法指导等等,但一节课只让学生背,并没有让学生去默写是不行的。因为中考评分标准明确要求,默写中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诗歌鉴赏范围是小学初中课标所规定的115篇,背诵默写时最好能与理解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对这两节复习课,谈点自己的看法。
1.备好课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前提与保证。复习课备写的过程,既是对知识进行再整合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薄弱点的弥补强化过程,既需要教师了解学情,又需要教师创造性的选用相关材料,形成知识体系。从两节课的课堂复习内容、复习方式、环节推进来看,没有备课的可能性很大,有走哪歇哪之感。
2.两节课所采用的复习方式极为欠妥,耗时低效。专辟课时复习字音字形是一种蠢办法。因为字音字形更多靠的记忆与积累,同时也离不开语境,如多音多义字、近义词等。古诗文背诵默写,中考考查重在写准确。即就是背得滚瓜烂熟,一旦出现错别字,随意添字漏字同样不得分,这是中考评分标准规定的。只背不写,只背不解,只能是徒劳。学生写错字,有时是笔下误,有时则是不理解其意,这个一定要分清。
3.学生基础差固然是事实,但复习时还要用心引导,耐心教导,关注差生,补足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