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报名这个游学并没有想太多,就是厌倦了学校的生活,想出去看看,我骨子里想让自己有故事可以讲,就是这样。这让我想到刘同书中的一句话: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粒沙,随风飘散,只是为了看一看这世界的真美好。其实最开始报名的是成都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那首«成都»让我印象深刻,觉得成都更适合自己,等结果时候还蛮着急的,最后没有选上,本打算不再报名,结果我又被推荐到南京组,说来也真的很幸运,能与南京的小伙伴相遇。
初到南京的我下了高铁又转地铁,南京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好闷热,在北方生活习惯了,难免受不了南方的天气。因为我找不到路加上拉着一个大行李箱而急得一身汗,可能是紧张吧,汗淌到地上的感觉还很清楚。一个人边走便问路,手机里的导航也崩盘,无奈之下只好给诗韵发微信求助,现在想想自己是那么不独立,感觉挺好笑的,将近20岁的大男生了还要麻烦一个女生来接,怪不好意思的。我没有什么经历,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来到另一座城市,有些茫然,但诗韵的态度让我坚信这次游学会很难忘。自己也真是内向,看到诗韵竟然有些害羞,觉得自己挺娘的,其实和她在微信上聊了很多,是那种熬夜聊天的,聊的也很投机,但还是会害羞。 我没有住过青旅,只是听过这个词,很便宜的那种,专门给旅行的大学生住,一直不关门只熄灯,当时还挺期待的,觉得和学校寝室的感觉不会一样,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我们那个时光青年旅社在一个小巷里,还有树木遮掩,很不起眼的,属实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古红色的门加上发旧的感觉,倒是很有味道,很有文艺青年的感觉,是我的口味,很吸引我。
大家年龄其实差不多,见到他们心里的那种漂泊的感觉减少了很多,可能这就是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吧。第一印象对绿树挺深刻的,其他人还好,大家第一晚吃饭难免有些矜持,固定的套路一定是自我介绍,我努力地记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和面貌,免得叫错人有些尴尬,之前大家在群里聊了很多,也发了照片,记起来也容易了很多。回青旅的路上诗韵和我聊了一些,知道我不喜欢说话,挺照顾我的,南京景色固然不错,但茫然感还是有,就是那种没有一盏灯为我亮着那种感觉。第一天大家都比较沉默,晚上和程鹏聊了一些,觉得还蛮像的和他,和闻婷也有些接触,真心佩服她,仗剑走天涯那种侠女感觉,不惧一切,这让我想到了陈粒和那首«历历万乡»。感觉大家都很有故事,只可惜我不会喝酒。
应该是诗韵安排好了,桐和绿树聊他们的一些经历,绿树准备了PPT,给我的印象不错,很用心,绿树讲了很多,他自己的实践经历,我突然发现绿树看着表面很不正经但十分深情,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看看我自己也没有什么经历,虽然不喜欢学校生活,但也很少跳出那个固定的环境,绿树讲述得很平淡,但就是很吸引人,简简单单却足以触动内心,和我之前对他的印象不同。对于桐,我觉得她很低调,但很有内涵,这是我比较佩服的性格,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其实桐没有讲太多,讲得挺简单的,不过一样触动我。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男孩在路上看到一辆洒水车经过,激动地哭了并跑过去和司机说谢谢,因为洒水车播放的是生日歌,而那天正恰巧是那个男孩的生日。我记得我看到这个故事时候,简简单单几十个字,却让我难受了好久,到现在想起来心里一样不好受,我就在想在异地有人给你过生日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绿树那晚过生日实实在在地触动了我,看着绿树,自己明明不是主角,却要泪流,挺矫情的。那天晚上没有客套话,不是形式,而是大家发自内心的祝福,那一刻觉得这一次游学是值得的。当时大家定下了五年之约,约定五年之后再见,其实大家心里也很清楚,五年之后能不能见面是个未知数,大家不知道又有了什么故事,但那种笃信的态度很难得。我记得大学刚刚开始时候,大家也是来自不同城市,也慢慢了解彼此,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就是没有那天晚上的感觉。
每天的感想也不想说太多,话说回来,其实接触老师就短短的几个小时,对他们研究的领域也不可能有很深的领悟,但触动一定会是有的。我没听过社会学这个专业,更别提这个领域了,我的知识范围只是局限于我的法律专业当中。其实10号那晚我睡得并不好,并不是想家难过,更不是惧怕交流,只是有些紧张,我在想这次游学是不是真的值得?和我的专业不对口,我能得到什么?看大家都有自己的经历,而我只是白纸一张,对那些老师完全没听过,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那样存在着。 最开始接触贺晓星老师,他扭转了我一个观念聋人不是残疾人,细想也的确,近视被人们认为普遍现象,可聋人就带有歧视,他提的社会建构这个词也挺触动自己,和聋人接触他们的生活状态让我完全扭转了观念,其实大家都一样,他们活得一样有质量。南大风景的确不错,好大学的确走在社会的前沿,在引领着社会的思想,没有去适应社会,再想想自己的学校,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差距。
一直比较喜欢也很羡慕那种痞帅痞帅的男生,比如«余罪»里的张一山,觉得那样更能吸引女生,也是因为自己不是那种男生。见到马连平老师,第一印象就是这样,做公益可以做到那种高度也很让人佩服,我当时就在反思自己一些东西,自己喜欢公益,也想做些事情,但真的能坚持吗?答案是不知道,很多青年人说自己喜欢公益,标榜自己是有为青年,假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头顶光环,可有些人真的是做公益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所支教小学的校长骂过去支教的大学生,就是来游山玩水,根本没有想过教会孩子什么,反而对孩子造成伤害。我并没有太认真听他的项目,他的板书我也没有记,我只是静静地感受着他的态度,我觉得这更重要。听过就感觉这才是公益,这才是为孩子们做些事情,也改变了我一个观念,公益也可以商业化,商业也可以公益化,这二者并不矛盾,公益也需要资金,也需要沾点铜钱的味道。下午去慢城,随手一拍都是风景的那种,就在风景中反思自己,去理解公益。
参观纪念馆那天毫不夸张地说是我最为震撼的一天,没有之一,我一向不喜欢历史,是那种一点兴趣都没有,虽然是文科生,但记得高中历史课也没有怎么认真听。我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黑暗的历史没有太多了解,也不是很愿意去了解,觉得人性太黑暗了,不知道就那么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否有些不尊重逝去的人,那里面很压抑,看见一句话:我们不要记住仇恨,要记住历史。当时看到这句话整个人征在那里,整个人蒙住了,差不点落泪,真真切切地触动我了,我很愧疚,应该铭记这段历史,我应该有责任。
上午的安排让我震撼,下午的安排更让我触动,我讨厌历史,更不要提什么中国香文化,亲手做香让我有了些兴趣,香学老师真的是一位大师,一直对于国学的印象是那种心灵鸡汤,会让人麻痹那种,但那天我发现我太片面了,香学老师就像听过的故事里面那个老和尚,我们就是小和尚,他可以回答你的任何问题,不是泛泛作答,如同心灵鸡汤一样麻痹你,而是直指你的内心,真真切切让你有感悟。我对于咏春老师的形象一开始很不喜欢,不属于那种大师风范,说实话,流里流气的,但他一开口就让我折服,他的话很幽默,但直击事情的本质,不流于表面,一针见血那种,不给你留余地,我很喜欢这种狠的风格。
我是那种表面很内向安静,但骨子里是很放荡的,还记得上学期差不点就要去染头发,奶奶灰那种,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去嗨歌,一直嗨到凌晨2点,说实话,我本打算嗨一夜的,可能是我矫情吧,总觉得玩的时候气氛有些伤感,大家都知道明天就要分别,都尽情地唱着,诗韵困的小睡了一会,说到诗韵,她这个负责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来自不同城市,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性格各异,她需要协调好整个团队,但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想法都不一样,但南京的我们真的是天造地设,求同存异。
其他人第二天坐高铁,坐飞机都要回家,只有我一个人还要继续留在南京,想到这里,莫名心酸,我不敢再去那个青旅,回忆真的是巨大的漩涡,让人身不由己而又无可奈何,我会想着昨天大家还在这里聊着,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想着想着就累了,趴在沙发上闭着眼,静静听着他们唱歌,就好像是电影当中的一个片段,我也真是能想。我们家这边凌晨路上早就没人了,更别提车了,我还挺幸运能看见凌晨的南京,喜欢那种黑夜走在路上的感觉,凌晨的南京没有那么安静,有人有车,看着零星的人和车,不知道他们又有着自己怎样不一样的故事,我们依旧前前后后走着,我走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不过没有多么伤感,人长大后对于离别处理得就更得心应手了,可能是习惯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走得不挽留,遇见了就感激,失去了就释怀。最后一天我送的诗韵到火车站,陪她取的票,她走进了候车室,我没有回头。
我并不想说太多华丽的语言,只想说一句:遇见你们,真好。
哈喽,大家好,我是治治--庄治冶。平时内向实则闷骚,是个绝对的颜控,看到漂亮的小姐姐就很开心,平时最喜欢保养皮肤,我是个会保养的男人。好了,说正经的,喜欢看书,热爱英语,醉心于公益,沉醉于走走看看。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做一个有内秀的人。晚安,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