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成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很多名家都有着很经典的定义和阐述。我也不在这里赘述。我依旧只是沿用最传统的解释,即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
既然是培养习惯的教育,那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比如三四岁的小孩子,我们应该培养他们按时吃饭睡觉的习惯,独立收拾自己玩具的习惯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学时段,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遵守规则等习惯,而到了高中,很多习惯就应该养成了。而高中更多的就是志向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发现,我们的高中生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什么志向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连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都是一种问题。
现在的很多高中生,沉迷于网络,迷恋于手机游戏,自己的衣袜都要靠父母。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真假老师》中的高中生竟然搞家庭卫生都要请家政,吃饭也是泡面。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是属于新时代的“留守学生”,可让我们感到更可悲的是我们的高中生,竟然连家庭卫生都没法自己收拾干净。吃饭还是方便面,更悲哀的是,还把方便面的纸筒堆在家里,连扔垃圾的习惯都没养成。真是让人感到另一种悲凉。虽说小品的特点是集中展示某种矛盾冲突,艺术化地表现生活本真。可是这艺术化的背后,就是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我们面对这样的高中生,面对十七八岁的正处于叛逆期和独立意识正旺的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童年和初中已经缺失了的习惯?这些高中生的养成教育该如何培养?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很多高中生,是没有一些行为习惯的意识。从小生活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让他们养成了散漫,甚至散乱的习性。十多年的坏习惯,要想在高中一两年内改过来,真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作为教育者,又有责任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该怎么办呢?那就要一遍一遍地强调,而且还要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而这做的方法越具体越好。比如学生们最简单的整理书桌的习惯。我们可以随意地看看高中生的课桌和桌仓,有时就能判断出这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有些学生的桌面摆的乱七八糟,桌仓内更是一塌糊涂。你说这种学生他的成绩能好到什么地方?上课的时候,找书找作业本都得半天,何谈学习?而且桌面乱,在空堂自习的时候,看什么书写什么作业都得思考半天。一节课就那么四十来分钟,想想,这种学生还有多长时间可以做题看书呢?所以养成良好的整理书桌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强调,给学生埋下种子。然后具体告诉学生该怎么整理。桌面上应该摆放什么。同时,老师要坚持检查验收,时刻督促。有些学生的积习很难改正,这个时候,老师要逼,必要的时候,还要毫不客气地处罚。
所以面对高中生的养成教育时,我觉得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播种意识。不厌其烦地强调。
方法明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这种方法越具体越好。
长期督促。只要看到学生不符合规范,就要强调,就要让他立马改正。
逼迫从良。有些学生是很叛逆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就要逼他。当然这种逼也是有方法的,至于具体方法就是各显神通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逼迫法。这就和宋江诱逼一些兄弟上山一样。各是各的法。但所有法的前提是保存自己。
戒尺伺候。高中的学生最在乎的是自尊。他们最讨厌老师用言语侮辱或者冷暴力,也不喜欢老师的拳打脚踢。当然现在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即使老师是抱着一颗热忱教育之心。但是我始终认为,教育不能缺少惩戒,否则是教育不了学生的。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当学生顽固不化时,用戒尺在学生的手掌心或者屁股上打几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方式会促使一部分学生好转起来。一个班级,只要教育了一大部分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另一小部分学生就会被潜移默化地改过来。若是教师屁股后面继续鞭策上,效果会更好。
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基本上是丢失了惩戒。总是想着教师的身正为范,总是要求教师要谈话,要家访,要怎么怎么样,其实都只是理想状态的教育,或者说是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自己构建的柏拉图式教育。有句俗语叫“三句好话不如一鞭子”,而且这鞭子如果在童年,在小学初中就使用了,我想高中的教育就没这么麻烦了。真是鞭子或者说鞭策的缺失,才有了我们今天高中生的现状。
在这里,我呼吁: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长久发展,请容许高中老师带戒尺进教室。放心,我们的老师不是兽,是人,是最普通的却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人,有着担当和使命的人,只是他们不说,他们不愿意带上高帽子,更不愿意被强加的光环束缚手脚,他们只想获得一点做人的权利,然后安静地守望着孩子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