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成为英雄(一)
——2017-2018君子兰班下学期第九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周末愉快!
昨天周六,小君子们知道是什么节气吗?
对,是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里夏是“大”的意思)。再过一个月,我们这里的麦子就要成熟了,气温也会越来越高。万物生长长大,教室里的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化水平一天天提升,思想是不是也在一天天成长呢?
虽然我们豫东平原此时平均气温未达到22°c,但从天气预报看,这一周的气温也在渐渐升高,校园里的白杨树树叶日益浓翠,枇杷果一天一天大起来(阳城大道旁的枇杷果甚至透出了黄色),香樟树、石楠树的繁花凋零,每天都能看到树下一地小小的花瓣,花坛里酢浆草简直开成了一片红色的花海,我们教室的花草中,石竹花每次都有三四朵绽放,倒三角的花瓣边缘呈可爱的锯齿状,地黄的“小喇叭”也开得越来越高……不过最多的却是“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杨花,一朵,一片,一团,某些裸露泥土的地方,已经能看见一棵棵小杨树苗了。
1
与外面宁静而热烈的环境相称的,是我们的校园生活,先来回顾一下我们这一周留下的串串足迹吧。
这一周虽然只有三天,但每一天都很充实,甚至有些紧张。期中考试各科成绩先后出来了,各科试卷先后发下来。语文成绩一如既往,让我们师生都很激动的是数学和英语,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努力,这两科成绩进步很明显,从月考的倒数第一进步都进步到第二名,我自己都未敢想会有如此大的进步!可见,努力就有收获此言不虚!进步的背后,是师生的共同努力付出:数学老师每天晚饭后就进班为同学们解答难题,英语老师每天不到5点40就挺着大肚子进班辅导,前两周的班会课我们都在刷题,很多同学抓住老师走到身边的机会问题不休……课上交流这一话题的时候小君子们说,数学老师每天晚饭后进班比我们都早,英语老师讲解特别细致,领着我们练习英语,所以不进步是不可能的。
有点遗憾的是,期中前用于主科学习的时间放多了,副科学习时间就少了,所以成绩有所退步。班会总结的时候,小君子们看到副科不只是课堂上复习知识点,还得理解串联,更需要做题来练习,这恰恰是复习时我们没有做到的。不能用时间紧没有时间做题来解释,因为其他班的时间并不比我们多啊。小君子们说,是我们的时间利用不充分,缺少主动做题练习的意识(老师不布置,就不知道及时练习巩固)。
反思到了,改变就来了。吃过饭后进班,大课间进班,看到很多同学在做各科练习册,告诉我现在要学到哪儿做到哪儿,及时消化。这就是我们的进步啊!
这一周的语文课,我们没有评讲试卷(因为试卷周四下午才发下来),学习了《短文两篇》,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从《陋室铭》,联系创作背景,我们读到了刘禹锡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坦荡乐观,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啊;从《爱莲说》,我们读到了周敦颐的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株莲,从“淤泥”中得到滋养,但可以不成为“淤泥”,而是开成一朵洁雅的花?
这一周的晨诵,继续诵读《世说新语》言语篇,《支公好鹤》和《芝兰玉树,生于阶庭》。前者启示我们,给所爱的人(物)以自由,而不是“铩其翮”,在学习与业余生活中,更不可有自铩其翮的行为,那样剪断的是让梦想高飞的翅膀;从后者我们读到,家长、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够成才成人,成为“芝兰玉树”,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有成为“芝兰玉树”的资质。
周日下午的君子影院,我们观看了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影片中这条狗的命运深深吸引着我们,不同于很多有关狗狗的电影所强调的主题,忠诚;而是通过展现这条狗的几段生命轮回,强调一条狗的使命。什么叫使命?百度百科告诉我们,这个词原来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现在引申为应负的责任。在影片最后狗狗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让自己开心,竭尽所能帮助别人,还有活在当下。我们在班会课上也思考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君子兰班的使命是什么。对这部电影深有感触的同学,可以在本周的随笔中写一写观影感悟。
3
周四晚上的班会课,我们分享了一篇长文,罗振宇的《谈教育公平》,同学们对这一社会公共问题很有兴趣。文章最后提到提升认知成为英雄,我举了《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美国人眼中的英雄。没想到同学们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们下周会在君子影院播放。
这部影片很励志,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其主人公原型,我想在这封信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所以要打乱一下五月书信交流的计划。上封信我说五月的书信要介绍几位我接触过的几个榜样,我们就改变一下,介绍几个当代的“英雄”吧。
罗振宇在文中说,美国人更崇拜什么样的英雄?就是能够超越自己命运的人,比如说一个小镇警察,可能没有什么警衔,也武功不高,但是勇斗歹徒——英雄!再比如说一个弱队的教练,如果带这自己的球队一路夺冠——英雄!一个单亲母亲,原来非常不幸福,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来找到了幸福——英雄!美国人是在阶层社会中长大,他们知道这样的跨越阶层,超越自己出身的人有多么的了不起,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和祝福的人。
《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原型叫莉丝·默里(Liz Murray),1980年9月23日出生,成长于纽约最烂的街道,却毕业于常春藤联盟学校,已成为一名国际演说家。她被称为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她出生于贫民窟,她以奋斗自强考上哈佛的经历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人们称她拥有世界上最阳光的笑容。
莉丝出生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最破烂的街头,我们通过罗振宇的那篇文章知道美国穷人区里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莉丝一家人的生活简直就是生动的注脚:她的外祖父很穷很暴力,她的父母亲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为逃避生活的困顿而吸毒,后来没法通过工作养活自己,更没办法照顾家人,经常拖欠房租。在莉丝小的时候,家里只要有一点钱就被母亲抢走去吸食毒品,没有钱就变卖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电视机,孩子下一季要穿的衣服,甚至在感恩节的时候把教堂给他们的一只火鸡也卖掉。吸毒的父母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莉丝姐妹只好自己寻找食物,最困顿的时候一管牙膏就可能是她们晚餐,没有东西找些冰块来安慰肚子。
1985年莉兹上学了。她一心想做好学生,但根本不可能。每天晚上,母亲先去乞讨,然后去吸毒。由于无人照顾,莉兹衣衫褴褛,身上总有股怪味,同学们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她头上爬满虱子,在一次听写测试课上,虱子掉在试卷上,整个教室沸腾了。莉兹感到羞耻,于是开始逃学。
她母亲的名言是“总有一天,生活会变好的”,然后她一整天的时间或者用来呕吐然后被女儿照顾着,或者继续沉湎,臂膀上布满针孔痕。莉丝15岁时,她母亲发现自己HIV检测呈阳性,她患上了艾滋病。她很快就过世了,之后被葬在别人捐献的一个木箱子里。当莉丝的爸爸付不起房租然后搬到流浪者收容所后,莉斯流落街头。她的姐姐在一个朋友家的沙发上落了脚,而莉丝则有时睡在这个城市24小时运行的地铁上有时睡在公园长椅上。
小君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逆袭何以可能?如果你是莉丝,你该怎么办?
与莉丝相比,我们虽生活在乡村,但条件比莉丝好太多了:有自己的房子住,有疼爱我们的亲人,衣食无忧,完全不用为没有吃的穿的而发愁。
尽管生活条件差成这样,莉丝依然爱自己的父母,因为她明白父母也爱她,只是没有能力去爱,她感谢母亲将她带到这世界,她感受到母亲在正常时刻是爱自己的,她也感谢父亲,因为父亲教会她阅读,甚至为她从书店偷书给她看。
1986年到1990年,莉兹的母亲先后6次发病,每次都被送到收容机构,待上至少3个月。母亲和父亲的关系濒临崩溃。每当父母扭打在一起的时候,莉兹和姐姐就躲进房中,一个沉迷于音乐,一个埋头于书本。莉兹喜欢读各种书籍,她读得很快,一周一本。
我们看到,如果没有阅读做底子,莉丝后来的逆袭真的没有可能。美国诗人狄金森在一首诗里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的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的确,阅读,让莉丝有了逆袭的资本。
4
十几岁的莉丝毕竟是一个孩子,她不知怎么应对眼前的生活,当一个人整天要为没有吃的没有住的地方的时候,谈梦想太奢侈了。当时的莉丝没有梦想,她的生活糟透了,但仍乐观地相信以后的生活会变好的,因为她母亲经常说她母亲的名言是“总有一天,生活会变好的”。
母亲的死给了莉丝很大的震动。起初,她觉得自己是个不安分子和受害者,但是后来,她顿悟。“就像我妈妈以前那样,我总是对自己说,‘有一天我会搞定我的生活的’。可当我见到我妈妈直到死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明白了,我做出改变的时间要么是现在,要么就永远不可能了。”她说。
在地铁流浪的时候,莉丝认识了一个女孩佩奇,佩奇告诉她有不花钱就可以上学的高中,有一种“非传统高中”,只要肯用功学习,哪怕没钱也可以上。莉兹查找了所有能找到的“非传统高中”,面试数次,均遭拒绝。正要打退堂鼓时,她遇到了“人文预备学校”的创始人佩里·韦纳。当得知她的遭遇后,韦纳同意给她一次机会。接下来的两年,莉兹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一路狂奔:学习、打工、找住处……
莉兹无家可归,只能在朋友家“打游击”。在老师的鼓励下,莉兹迷上了莎士比亚,参加了学生社团。渐渐地,她不再头发遮面,开始直视别人的眼睛。她的自信也随着全优的成绩而慢慢增长。莉兹发愤苦读,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学业。正当她面临下一步的抉择时,韦纳带她和其他9名优秀学生参观了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莉兹看到那里的学生在草地上阅读、讨论,心中充满向往。她发誓,要成为哈佛的一员。
回到纽约,老师们建议她申请《纽约时报》提供的每年1.2万美元的大学奖学金,共有3000名高中生提出申请,申请表上要求写一篇文章,莉兹将自己多年的不幸、悲伤以及对命运的不甘,全部诉诸于笔端。《纽约时报》对奖学金申请人进行了面试。她告诉那些作家、编辑,妈妈如何卖感恩节火鸡,她如何靠朋友的救济生存,如何在楼梯间睡觉、挨饿……考场变得静悄悄的,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士将身体向前微倾,打破沉默:“莉兹,你还有其他情况想告诉我们吗?”她如愿获得了奖学金。
莉丝于2000年入哈佛,2003年为了照顾她父亲离开哈佛,之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她父亲死于艾滋病,2008年5月回到哈佛,继续攻读学位。2009年,她从哈佛毕业。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姐姐也获得大学文凭,成为一名教师。如今,莉兹是位充满优雅气质和真挚性情的成功女性。她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她还成立了一个名叫“明明白白生活”的公司,向希望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人提供培训。2010年,她以自己生活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传记《Breaking Night》一经推出,便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超级畅销书。读者看到了她在书中毫不掩饰地“自揭伤疤”,真诚得让人难以想象。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名字——— 莉兹·默里。命运之神给了她黑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但她却在黑色中找到了光明。
2003年4月7日,以她的经历为原型的同名电影《风雨哈佛路》在美国上映,片长87分钟,该影片也被评选为最励志的电影,催人警醒。
小君子们,莉丝是怎么从一个流浪女孩成为一名高中生的呢?
是妈妈的死对她的触动。亲人离世,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苦难,也是危机,也是遭遇。她不愿重复妈妈的沉沦,于是决定改变从现在开始。她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超越了自己的命运,她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也是自己的英雄。
小君子们,不是“置之死地”才可能“后生”,衣食无忧的我们不是更有“后生”的可能吗?
在这里粘贴几句莉丝励志演讲中的一段话,我们共勉:
人生就是一场奇迹。你不必受困于现在的处境。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有些东西使你停滞不前,去认清那是什么。因为,我敢保证,必定会有一条出路。我希望你能听从你内心发出的声音,相信这个声音。问问你自己,是什么在阻挡我前进?我应该怎么跨过这个障碍?更深地挖掘自己的内心。人生不会等待任何人,你也不生活在“以后”。你就活在当下。
《一条狗的使命》里那条狗也说“活在当下”,莉丝也这样说,那个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也这样说,他说,“好好活”。
小君子们,我们也要活在当下,努力学习每一天,生活的转机可能就在未来某一天到来!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超越命运的英雄!
窗外传来滴答的雨声,这封信就到这里吧。周日下午三点半,君子影院播放电影《起跑线》,借助这部电影,我们继续认识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
下一周,我们学校要组织七八年级运动会,小君子们先想想自己能参加什么项目的比赛,周一主动报名,用你的运动特长为班级争光,不要错过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哦。
你们的,王老师
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