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其实两层含义:发债券(贷款) 和买债券(投资债券)都有,是资源互通的体现。
1
买债券,这个好理解。一般理财知识都会学股债平衡的观点,不做专业化投资的话,就买点国债、纯债基金什么的,长期持有着,作为和股票类产品的平衡,就挺好的。
延伸一下,买债券相当于投资别人,在生活中是对别人提供帮助。我感觉要特别去尝试给牛人提供帮助,比如试想下给老板怎么多拉生意,给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怎么能提供工作机会的线索。这样站的平台就会更高,自己的视野就会不同。
2
当然更主要的,是学会发债券。
作为发的这一方,从这么多年中国人买房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就是首付+贷款的方式。
就是说只要我对未来是有理由的自信,我可以不等条件完全具备,只在具备一定比例,如30%的条件,我就可以开始干一件事了。靠信用(知识、能力、抵押物、人脉抵押等等)去借别人的资源,相当于别人帮自己一起完成这个事业。
使用贷款,当然要特别清醒,用得好不好,主要看自己的计算力,很重要的是怎么把握比例。
比例,就是首付和贷款的比例。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4年的采访中说: 作为中产阶层来讲,你的家庭负债率应达到60%左右,如果你现在处于一种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情况,那么你正对你的家庭产生危害,特别是对于25到55岁的人。当时看过就印象很深,后来他在自己的视频节目中也有提及,鼓励人们在货币持续超发的经济形势下负债。
我在想为什么是60%?可能是根据房贷来的,基本上房子的首付在3-5成,贷款就是5-7成,平均下来负债率60%。推及到家庭总体财务状况,那么自己的钱可以占4成,作为基础(有首付,其实是控制风险的一种表示),借来的钱占6成,这样家庭可以更好地去买东西、做事业。
毕竟这是三年前提出来的了,对于现在,也只是个参考。其实具体负债多少钱可以,还是要看家庭的偿债能力。
我感觉算用家庭负债率去算贷款金额,不如看每个月能用来还债的钱、贷款利率、想贷多少年,去推算出可以接受贷款总额。准确的可以用金融计算器去算,简单点我有一招——反着用网上的房贷计算器,输入不同的贷款金额,慢慢试,去逼近自己每个月能付的还款金额,这样推算出贷款金额的。
还有一个常见的情况,有些时候想占家人和亲戚的便宜,来内部的无息借款,但最好不要。能够借到钱,那真的是无比幸运,主动写欠条,标明期限和利率,以后不要等着催,主动还款和利息。反过来,遇到家人和亲戚的借款需求,我看到过有人传授经验,不叫借,直接给索要金额的十分之一(或者能负担的金额),也不要还,这样既保全了体面,又能帮助一点是一点。
3
负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负债的目的。
贷款是更高层次的用钱,为什么要去支付一个自己存款不够的东西呢?为什么有必要这么早拥有它?背后的理由,这个不一般的大用途才是最最重要的。
而且聪明人的话特别要向有权有地位的人借钱,多付利息,造就好的合作。债可以理解为互相借更有价值的东西,同类型资源集中 。
贷款你看中的是借到的本金,银行看中的是还款的现金流还有因你而来的利息收益。
贷款就是有偿地借力,轻装上阵好调头,更多的提前计算和不断复盘,时刻检视贷款是不是值得,做事情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