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经》第67章《执一》“少则得,多则惑”,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私心少,欲望少,就会更多地获得,如果贪得无厌,牵挂太多,就会惑乱本身清净的身心,自招浊辱。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则民间故事,说有一个财主得知山洞中藏有宝藏,他知道了进山洞的密诀和取宝藏的规则:无论拿多少东西,都必须在天黑之前离开;如果说太阳落山了,还没有出山洞,洞门会自动关住,就永远出不来了。财主打开了山洞的门,里边金银财宝琳琅满目,他非常的开心,找了小半袋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快离开了山洞。回到家里后,他老婆大骂他是个蠢货,为什么不多拿一点?一定要让他再去拿多多的金银财宝回来。第二天财主拿着很大的袋子去了。因为袋子很大,他拼命地装,拼命的装,装满之后往外面走,因为袋子很沉,他背不动,就慢慢的往门口挪,天不知不觉间黑了,他没有走到门口,太阳就落山了,山门关上了。他再也没有出来。财主在诸多财宝与生命的选择中迷惑了,失去了生命。日常生活中,为了太多的想要,大房子、豪车、珠宝、美女……挖空心思去筹划,迷失了人生的真正的方向。患得患失,思虑伤脾,徒伤心神,不觉间,“年半百而衰也”。失去了健康,既而失去了生命,一切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倘若如范仲淹先生的为官则“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对待生活,就会“精神内守”,因“少则得”而平安到老了!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相信每一个父母对未出生孩子的希望,都是希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因此,孩子刚出生时,我们的照顾是那样的精心;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我们是那样的开心;孩子开始学走路时,我们是那样的耐心。因为要求简单,所以除了孩子健康之外,我们得到的都是意外,意外之喜何人不喜?因而每天都会保持一个好心情,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们的优点。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再是那么单一的要求,我们希望她上名校,进重点班,会英语,会跳舞,会下棋,等等;长大之后工作体面,腰缠万贯,……。在这样的追逐中,家长已经忘记了初心,所以从小学开始,节假日就奔波在各种辅导部,初中时喋喋不休的怨他不够上进,上高中则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家长没有了方向,所以孩子们在家长的眼中已经变得一无是处。之后,“笨蛋,没用的东西”“你还有脸哭,你怎么不去死?”……之类的语言让孩子已经破碎的心灵雪上加霜,所以心门会在家长面前一天天、一层层关闭,因而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或成绩下划、或离家出走、或沉迷网络、或暴力欺凌、……
徐文兵老师在讲《黄帝内经》中说过,现在社会,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如果“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就“少则得”了!
站在学习的角度:一下子列出很多计划,整理了诸多书藉摆放在案头,通常行动起来会很难,太多了,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近期就一个目标,一个计划,每天只要求一遍,容易行动,也容易坚持,必然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