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绝四:毌意,毌必,毌固,毌我。
孔子有四个绝学,不以主观意识妄断客观现实,不犯绝对主义错误凡事辩证看待,不固守成规而深知变通,不存我见以事实说话。
第一是“毌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
第二是“毌必”,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中国有两句名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就说明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毌必”就是能适变、能应变。
第三是“毌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第四是“毌我”,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
下面这件事正说明孔子为什么做到毌意、毌必、毌固、毌我的道理: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是孔子一生中遭遇几件大事之一。匡是一个地名,在宋国。当时有一个坏人叫阳虎,据说阳虎貌如孔子,他的相貌长得和孔子一样,宋人都要杀掉他。一天孔子带了一大堆学生经过那里,大家以为他就是阳虎,把他包围起来想杀他。这是有名的“子畏于匡”事件。孔子的学生们很担心,很害怕。可是孔子说,没事,你们放心好了。他说自文王死后,五百年来,中国文化衰落到现在,难道中国文化的命运真要断了?如果上天有意一定要把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继绝,那么就应该是我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文化,可是事实上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假如说上天并无意断绝中国文化的根本,而要让他流传下去,那么今日就还会把我留下。你们放心,我死不了,匡人也不会把我杀死。
在之样危险的情况下,他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自信。这一段说明他做人处世,处困难之中的精神。始终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