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发生了一件事后想来非常后怕的事。晚饭后,我在厨房用砂锅熬中药——这段时间正在喝几副调理身体的中草药。熬到中途,我过去看了一眼,觉得水还剩不少,可以再熬一会儿,就转身去辅导孩子写作业。结果,竟然完全把灶台上还开着火的事给忘的一干二净。
直到一股焦糊味猛然窜进鼻子,我才瞬间惊醒,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厨房关火。一掀开砂锅盖,里面早已焦糊。可就在我转身想接水的瞬间,“砰”的一声巨响,砂锅突然炸裂!
一块碎片溅到我后脖颈,烫得我下意识一巴掌把它拍落。左手背上破了一小块皮,估计也是被飞溅的渣粒划到了。回头一看,整个砂锅彻底粉碎——没有伤到我,没有破坏灶台,它几乎可说是“毫无保留地粉碎了自己”。怎么会有一个这么顾全大局的砂锅?
我在惊愕之余,阵阵后怕袭来。万一引发连锁反应怎么办?我们有三口人在家,而且我家住一楼,楼上还有五层住户……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件事,绝不能简单归因于“记忆力不好”。说到底,是安全意识不够。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防范这类事故:比如用手机设闹钟提醒自己,比如暂时走不开时请家人帮忙照看。总之,这是一个必须妥善安排的问题,不能总拿“记性差”当借口。
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下降不是立刻就能改变的,但水火无情,厨房用火绝不能掉以轻心——“灶台有火时不离人”,这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不禁想起小时候,八十年代初的苏北农村还多是茅草屋。几乎每年都有村民家失火。我家斜对门的张三爹家就曾着火,很可能是煤油灯倒了引燃衣物,火苗迅速窜上房梁。天干物燥,茅草屋顶极易燃烧,先是浓烟滚滚,没多久就看到明火吞噬屋顶。
全村人都赶来救火。那时还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更没法打119。大家只能靠村头的井和村后的河,用扁担和水桶接力挑水灭火。等到火终于被扑灭,两间房也基本烧完了。
我家的锅屋(苏北农村管厨房叫“锅屋”)也失过火,最后屋顶茅草全都烧光,只能重建。
如今城市居民楼的厨房,早已不是当年农村的茅屋,一旦出事绝非一家之事,整栋楼都可能受影响。安全无小事,真的要时刻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