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的超市,并不是一家真正的超市,而是上大学时参加的爱心社团。
我们结缘在母校河南教育学院,刚上大一,大家都比较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我也报名了好几个,有写作社团、学校广播站、健美操社团等,但唯独没有报名“爱心超市”。
经过一轮轮的筛选、面试,自己与心仪的两个社团失之交臂。失落地在学校广场徘徊时,看到了角落里“爱心超市”招新公告,为社会奉献一片爱心,多好的事,我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交了20元报名费,召开了新老社员见面会,等候了好久,也没有见到社团召开什么实质性的活动,仅记得有过给小学生爱心补课、帮社员介绍兼职、去皇帝故里捡拾垃圾之类的工作。
到了大二,老社长毕业了,中文系同级校友李敏接任了新社长,平日里大家关系要好,李敏是个敢想敢做的女商人,很想把社团做大做强,找到老社员商量新活动事宜,我提议:“天天在杂志上看到西藏、青海儿童缺衣服,穿的破破烂烂,干脆我们做个爱心捐献旧衣服活动吧!把大家不穿的衣服都寄到需要的地方去!”
“寄到西藏,邮费得多少啊!”
“听起来不错,关键寄给谁?”
“咱们就这几个人,收来的衣服宿舍放不下,放在哪里呢?”
社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毕竟在2010年,快递业并不发达,想要邮寄大包裹,只能通过中国邮政,而且寄到西部地区,邮费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我特别期待做爱心捐献这件事,一直反驳大家的异议,期待得到社长的认可,而李敏呢,一只手托着腮帮子,久久不发话,似乎陷入了沉思。
“我问问具体情况,咱再商量商量,散会!”李敏一声令下,会议戛然而止。
也许是筹备资金去了,会后几天,都没有见到李敏的身影,直到秋风瑟瑟,法桐叶子纷纷飘落时,她在QQ群上通知了社员们:天冷了,我们的爱心回收旧衣活动开始,大家做好准备。
我和二姐抬展板,写海报,完成后抬到学校A区行政楼前。“回收旧衣,捐献爱心”口号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纷纷向社团涌来,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206宿舍被各式各样的衣服堆满,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宿舍6个人,每天一下课,就是整理衣服、打包衣服。上课时宿舍落锁了,待6人返回时,惊奇的发现门口堆放着大量的爱心衣服!捐献时,海报上明确说明衣服要清洗干净、完整不破旧,没想到有些还是标签都没有剪掉的新衣服!爱心捐献三天,我们一群女孩子,仅靠着借来的一辆旧自行车,一趟又一趟往返于邮政快递和宿舍之间。
衣服寄到哪里去了呢?很可惜,没有送到西藏。受到高昂邮费的限制,李敏最终联系了登封告成的一家福利机构,所有的衣服都送到了登封。我对这个机构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想到旧衣服对他来说,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价值,就没有深究下去。
李敏毕业后没有像我们一样,规规矩矩选择做教师,而是在郑州各大超市租墙面,卖发饰、做美甲,两年的时间,她已经发展了几家店面。后来QQ不再流行,我们也逐渐失去了联系。
昨晚整理卧室时,偶然看到床头堆积的旧衣服,扔也不是、留也不行,在支付宝上“旧衣回收”功能搜索时,骤然想起:上大学时,我们“爱心超市”组织过一次轰轰烈烈的旧衣回收活动,年轻时,想法的确很好,想要帮助困难的人,但当时做事不计后果,买打包袋、布置展板、邮费哪一项不要花钱?我们没人操心,终究是李敏一个人,默默承担了所有。
由衷希望十年前我们的爱心,最终帮助了许多真正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