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
遣田禾将军赵并征发戍卒在五原(内蒙包头)、北假(内蒙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屯田,以助军粮。
王莽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云中郡边塞,引诱招降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准备执行依次封拜十五个单于、分裂匈奴的计划。蔺苞、戴级派出翻译官出塞,将左犁污王栾提咸,以及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栾提助等三人,诱骗到云中郡。他们到达后,一番连哄带吓,就把栾提咸封为孝单于,把栾提助封为顺单于,都给重赏,然后把栾提登、栾提助送到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
[点评]
前边说到,王莽发30万大军准备攻打匈奴,同时计划封十五个单于,将匈奴分裂。怎么实施这个计划?王莽的招法就是——骗!蔺苞、戴级二人的“战略”,也很简单,不用那么麻烦去匈奴搞地下工作策反他们,直接把呼韩邪单于的小儿子、呼左犁汙王骗来,把单于尊号强加给他,再大把钱给他赏赐,两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就搞定!这一个儿子是骗来了,还有十四个儿子呢?这个“战略”可复制吗?蔺苞、戴级不管这个,王莽也不管,眼看着二人给国家闯下大祸,他却马上给蔺苞、戴级惊人的赏赐,封公爵,比封侯还高。骗术的适用范围,是有边际的,这王莽不知道也不考虑后果。
匈奴单于闻报大怒,说:“先单于受汉宣帝厚恩,我不能辜负。现在的中国皇帝并非是孝宣皇帝的子孙,他凭什么当皇帝!”于是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栾提呼卢訾,以及左贤王栾提乐率军侵入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官吏和平民。之后,单于又动员东部、西部两大都尉、各靠近中国边境的亲王,全线开战,大的部队有一万多人,中等的数千,小部队也有数百人。他们杀死了雁门郡和朔方郡的太守、都尉,掳掠官民、牲畜不可尽数。沿边一带的郡、县逐渐的空虚、败落了。
当时驻扎在边塞的各位将领,因为没有集结起大部队,所以没敢发起反击。
讨秽将军严尤上书说:
“匈奴侵扰内地,由来已久;面对匈奴的入侵,上古之世未必一定要以武力反击。后世周、秦、汉三朝开始运用武力征讨匈奴,然而没有哪个朝代的策略堪称上乘。周朝的战略,算是中策,汉朝算下策,秦朝呢,根本就是无策。
“当年周宣王的时候,猃狁入侵,一直挺进到泾阳,周宣王下令征讨,把他们赶出边境就班师了。周宣王视戎狄的入侵犹如蚊子、虱子对人体的骚扰,把他们轰走、拿掉也就算了;被天下人认为是英明之举,这是中策。汉武帝呢,挑选将领、训练军队,携带轻便的装备和粮草深入大漠;虽然不断获得胜利,但也经常遭到匈奴报复。以致于三十余年兵连祸结,中原地区疲敝虚耗,匈奴也饱受创伤,而天下人称他为武帝,实为下策。秦始皇不能忍下小小的耻辱,轻率浪费民力,修筑万里长城,搜刮全国物资,从沿海一直运输到边境,长城修好,中国也拖垮了,以至于丧失社稷,这叫无策。
“如今天下遭遇旱荒之灾,连年饥馑,西北边境尤其严重。而征发三十万大军,三百日的粮草,东搜渤海,南刮江淮,才凑足数目,而路途遥远,一年过去了,还没运输到位。先抵达的军队露营于野外,士气已衰,武器已钝,已经不可用了,这是第一个困难。
“边郡已经空虚,不能供应军粮,内地的粮食一时又运不上来,这是第二个困难。
“计算一下,一个士兵就算吃干粮,三百天要十八斛,这得靠一辆牛车来运,而牛在路途中本身也要吃饲料啊,再加二十斛牛饲料在车上带着走,太重了!塞外匈奴境内,都是沙漠盐碱地,缺乏水草,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大军出动一百天之内,牛基本就全部倒毙了,牛车上的粮食还有很多,而人力根本无法背负,这是第三个困难。
[点评]
可以算一下,一个士兵的粮要一辆牛车,三十万士兵就要三十万头牛运粮,三十万头牛又要多少牛倌,要多少运粮部队来保护粮食不被敌人抢掠或烧毁,战争让国家破产,就是这么可怕。
“匈奴境内秋冬极为苦寒,春夏又多大风,大军出动,携带的锅碗瓢盆,干柴木炭,都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吃粮饮水,四季都是如此,军队又瘟疫之忧,所以前世征发匈奴,军事行动从来不超过一百天,不是不想打持久战,是形势不允许,这是第四个困难。
“携带大量辎重,那轻装部队就少了,行军速度缓慢,匈奴遁逃,我们追不上。如果幸运,和敌军遭遇,和他们交战,也被辎重拖累。如果遇到险要地形,大军鱼贯而进,辎重车辆马匹挤成一堆,被匈奴前后夹击,危殆不测,这是第五个困难。
“所以,如此大用民力,却未必能建立功勋,这是臣深为忧虑的!如今既然已经发兵,就应该让已经先期抵达的部队,纵兵进击,我愿为先锋,深入敌境,施以雷霆之击!”
王莽不理会严尤的劝谏,按照原先的计划继续转运钱粮、调动部队。全国因此动荡不安,乱作一团。
[点评]
严尤是非常有眼光的大将,跟了王莽,白瞎了他一身才华。实际上,王莽手下,颇有一些人才,但是王莽从来不听他们的意见,导致马屁精横行。
左犁汙王咸被逼接受了王莽封的孝单于,飞驰出塞,逃归单于王庭,向单于汇报了被胁迫的经过。单于将他改封为于粟置支侯,这是匈奴低贱的官职。后来助病死,王莽又封登替代助为顺单于。
驻扎在边塞的部队军纪败坏,骚扰当地百姓;同时内地各郡、国为征发钱粮、人马而发愁。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离家园,四处流浪;有的甚至落草为寇。并州(山西、河北)、平州(辽东)逃离的百姓尤其多。
王莽诏令七公(四辅和三公)、六卿都兼任将军;派著武将军逯并等人镇守名都大城;又派中郎将、绣衣执法(镇压民乱的朝廷使者)各五十五人,分别镇守沿边大郡,督察巨奸豪猾以及兴兵作乱的刁民。但是,这些派出去督察的人,反而乘便弄权为奸,扰乱州郡,收取贿赂,鱼肉百姓。
王莽下诏书严加斥责,说:“今后胆敢再犯的,立即抓起来并上报!”
然而那些人依然肆无忌惮的扰民、害民。自打汉宣帝以来,汉朝北部边境的老百姓好几代没有见过烽火警报,人口繁衍,牛马遍野;及至王莽无辜招惹匈奴,与之结下冤仇,边民大量死亡或者被掳走,没几年的工夫沿边村落就空虚了,累累白骨曝于原野。
[点评]
王莽这家伙,真正是个书生自大狂!虽然他提出的土地改革、经济改革和货币政策改革都具有合理的成分,但这时候他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彻底的实行下去,经济改革正在进行,而货币改革还处于一团糟的情况下,又不施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无端的挑起事端,大规模的动用民力、财力、物力,去大规模的讨伐匈奴,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从思想根源上看,王莽压根儿就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属国和部落,从名称上、印玺上不断地贬低甚至是侮辱,所以也就不会听从严尤的建议,去安抚周边的少数民族。要打吧,这时候既缺乏像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李广那样的人才,自己却又把军队的指挥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不给下面的将领作战的主动权,不准严尤等人主动出击,怨不得最后会人亡政息!
国泰民安,安在“平安无事”,平安无事,“无事”二字最重要,国家无事,则人民安居乐业,各干各的事,这就是“治世”。治世积累,就有了盛世,盛世就想搞事,当初是汉武帝搞事,如今王莽也要搞事,但他的水平和汉武帝差得太远,汉武帝搞了三十年才把国家搞得将要垮,但是所幸没垮,而王莽搞的事,刚开始搞,就脱离了他的控制。
司马迁评价汉武帝,说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这是汉武帝的幸运。王莽则没有这个幸运,因为他既无汉武帝的本事,也没有政权合法性。
这一节,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两个字——流民。流民一起,就酝酿了天下大乱的条件,有流民,马上就有英雄,有游士,英雄要打天下,游民“当兵吃粮”卖命,游士则“修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英雄、游士、流民,三剑合璧,新一轮“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戏,又要启幕了。这就是中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