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炸场春晚!
当 DeepSeek 席卷全球各地应用下载榜,杭州宇树科技再次带着机器人登陆总台春晚扭秧歌,直接把舞台热翻了。
这群BOT什么来头?
由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联合打造的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将十几个人形机器人与传统秧歌完美融合,展现了未来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奇妙碰撞。
秧歌的一招一式被人形机器人跳出了赛博味儿,网友直呼“这批机器人一定来自东北”。其实这群BOT的名字叫宇树H1“福兮”,来自杭州。
节目中,穿上红色大花袄的机器人会变换队形、舞动身体,还会多角度转手绢。
据科创板日报,上场表演的是宇树科技旗下的人形机器人H1。
H1身高约180CM、体重约70kg,是宇树科技于2023年8月推出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标志着宇树正式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023年10月,宇树科技完成了H1的首批商业化小批量交付。
H1具备出色的运动控制能力,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如原地转体、倒立转体等,展现了高精度的运动性能,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如被踢)仍能保持平衡并继续行走,体现了其先进的平衡算法和硬件设计水平。
宇树科技揭秘,H1机器人搭载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与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全身AI运动控制等尖端技术。它们能实时感知环境,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确保队形绝不乱阵。
同时,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机器人们即使面对舞台突发状况,也能稳定执行指令,毫无“掉链子”的可能。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机器人不仅会跳舞,还能“听懂”音乐!
H1机器人配备360°全景深度感知系统和AI算法,它们不仅能精准跟随节奏,还能感知音乐情绪变化,实时调整舞步,让表演更具韵律感和艺术感染力。
而节目最后机器人们的“飞手绢”环节,凭借腕部电机的创新抛放线机构,精准还原传统秧歌中抛接手绢的高难度技巧,甚至比人类杂技演员更稳定、更精准。这一节目不仅让全国人民喜欢,也引发了海外热议。
国外网友感叹:“你们的机器人进化速度太快了!”“中国的机器人又点燃了导火索,放出了炸弹!太酷了”
雪球用户@ 庶人哑士感慨道:
“大疆的汪滔,1980年。Temu的黄铮,1980年。Tik Tok的张一鸣,1983年。Shein的许仰天,1984年。Deepseek的梁文峰,1985年。泡泡玛特的王宁,1987年。宇树科技的王兴兴,1990年……新一代80/90后企业家,已经通过创新,在海外攻城略地了。优秀企业家是驱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审美更高级、眼界更开阔、业务更专注的企业家涌现。”
90后CEO王兴兴:从“学渣”到科技先锋
据天眼查,宇树科技是一家来自杭州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王兴兴。
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从小就对科学和动手实践充满热情。因为英语偏科甚至差点没考上普通高中,以倒数第一或倒数第二的成绩进入了高中。
尽管如此,王兴兴高中时期每次考试的总分,也还能排在年级前几名,可见虽然他英语不及格,但数理化的成绩应该非常哇塞。
高中阶段,王兴兴依然喜欢动手,制作过可以充电的电池、在家做过电解水试验等等。
2009年,19岁的王兴兴参加高考,最终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机电专业。
2009年冬天,大一的王兴兴第一次玩单片机(MCU),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块几十元的Arduino板,在大一寒假,王兴兴又买了十多个9g舵机,采用纯手工制图、手工切割、打磨零件等方式,最终仅用200元,就做出了一个14自由度双足人形机器人。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王兴兴曾上传多个双足机器人的设计、调试视频。大一的王兴兴还曾向浙江理工大学申请到了大学生科研经费1万元。
直到2010年假期,这个机器人虽然只能算是步履蹒跚的行走,但王兴兴此后对智能机器人的热情从未减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0年,大一下半学期,20岁的王兴兴就已经对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说自己在计算机基础课上交过一份自由选题的作业,就在作业中讨论了大规模AI和神经网络。而当时神经网络其实是在一个低谷期,是很冷门的学科。
2010年暑假,王兴兴还曾做过一个“数字孪生力反馈设备”项目。依然是纯手工制图、切割、打磨,期间没有使用任何电动工具,最终做出了多自由度力反馈手套以及3D虚拟现实力交互软件。
2011年4月,王兴兴基于大一暑假的研究项目申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专利“实现手指多自由度力反馈的装置”。跟他一起在这个专利上署名的人叫李晓明。
2011年暑假,王兴兴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灵巧手样机”。这款产品的每个手指就有4个主动自由度。
2013年,23岁的王兴兴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课题是《一种BLDC控制器的研制》。
2013年,王兴兴考入上海大学读研究生,原本他是想考浙江大学,但还是因为英语考的差,虽然总分过了线,但英语单科没过线,最终被调剂到上海大学。
研一期间,王兴兴先是开发了一条高动态机械腿,获得导师贾文川的科研支持1-2万元。
与大疆创始人汪滔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李泽湘一样,王兴兴也遇到了自己的导师贾文川。
此后在贾文川的指导下,王兴兴开发出了XDog四足机器人,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
2015年,王兴兴带着XDog参加了上海的机器人设计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和8万元的奖金,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6年,王兴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然而,他的创业梦想并未熄灭。在大疆工作仅两个多月后,他决定辞职创业。
2016年8月,王兴兴离开大疆创新,创办了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而这一想法早在2013年就已在他心中萌芽。
2017年,Unitree的机器狗达到商业化水平,成为公司的突破性产品。
创新与成就
Unitree Robotics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狗迅速崭露头角。王兴兴的机器狗不仅能跳舞、表演,还参与了诸多重大活动,比如2021年牛年春晚、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和2023年亚运会上使用机器狗运输铁饼。
至今年春晚,Unitree的人型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表演了传统的秧歌,惊艳全场。
王兴兴的创新让Unitree Robotics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机器狗不仅动作灵活,还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4年底,宇树科技发布的B2-W机器狗因能越野“跑酷”,会“划水”过河,负重载人等一些列高难度动作而引发轰动,甚至特斯拉及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转发了器视频并评论。
春晚舞台上的科技奇迹
为了这次春晚表演,宇树科技花了近3个月时间进行排练。这些机器人通过AI强化学习,能够自主跳舞并精准感知环境。
在舞台上,它们不仅能够流畅地扭腰踢腿,还能灵巧地转手绢,动作整齐划一,展现了高精度的运动控制能力。
要想让机器人跳得有“味道”,实现舞蹈的律动,需要将每一处节奏、韵律的变化精准到毫秒级,计算出每个动作的速度与轨迹。
模拟学习
团队为春晚特殊制作了一套从视频直接生成动作的程序。舞蹈演员在镜头前的动作,被AI软件精细捕捉,形成指令代码,再由工程师精细调整,导出程序放在机器人上就能直接运动。
专属舞步
团队还特别设计了机器人舞步。以往机器人需要通过踏步调整位置,此次表演的机器人能够将调整动作融入舞蹈,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
定制动作
秧歌表演中的手绢动作是一大亮点。宇树科技工程师张阳光表示,为了实现手绢的旋转、抛掷和回收,团队专门为机器人设计了额外的关节,开发了精密的结构和控制算法。
仿真测试
张阳光介绍,在虚拟的物理仿真平台上,单台机器人的测试次数达上万次。通过测试,团队能够规避潜在风险点,确保在实际表演中机器人的稳定性。
为什么要让机器人在春晚跳舞?
与以往春晚科技类节目不同,这个节目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使命。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次“赛博秧歌”惊艳亮相,不仅仅是一次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成果展示,更为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表演,到DeepSeek技术突破,中国科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些成就不仅让全球瞩目,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巨大潜力。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涌现,期待更多像DeepSeek和宇树科技这样的企业,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