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会经常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烧的菜的味道;一个人出门在外打拼,尤其是受了委屈,又没人可以倾诉就会想家,想要那种温馨的家的味道;过年了,有年的味道......任何一样事物,只要经过了时间的沉淀、酿造,就会挥发出一种“味道”。这种味道不具有物理属性,不易消散,一旦沾染上了伴随的便是一生一世。有这么一种味道,叫历史的味道。也许有人会问“历史有味道吗?”有。历史是指那些已经过去的人或事的记载,因为人是有情味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人生),而事物是有意味的,所以历史也就有了味道。
现在的人大多喜欢出门旅游,尤其是年轻人,一来是因为我们年轻玩心重、条件又允许,二来是正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没有那么丰富,除了欣赏美景外,我们也希望借此“寻味”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味道。正如我们都喜欢有味道的城市。一座城市有没有味道,给我们最直观的就是代表这个地方的美食小吃,但美食也仅仅只是这个地方的表层味道,而真正有特色、散发出浓郁味道是她的历史和文化。一个小镇或一座城市历史味道的重要载体应该是她的建筑,那么要留住城市历史的味道就要去接近、去体验那些承载太多历史文化味道的古建筑、名人故居和古街巷等。
在云南,大理毋容置疑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厚重的城市,而最能代表大理味道的还是白族人的民居。所以,去大理除了欣赏风花雪月的美景外,还有很多人愿意花一点时间留下来住民居、逛村落,看看当地白族人真正的生活。
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依山傍水,由于每年都会有劲风,所以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把门窗都开在向东的那面,这样风就不易吹进来了。大理盛产石材,大理也因此被称之为石头城。在白族的民居中,石头是大量被使用的建筑材料,他们沿袭着南诏国的建筑方式,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还用作门窗头的横梁。白族人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以白色为主色调,建筑形式大都为两层楼结构的“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
照壁是白族民居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的特色。白族人建房子,必须首先迎东建筑一堵照壁,让朝霞晨光照耀在这堵大墙壁上,寓意给全家带来福气与吉祥。走进白族村寨,进入白族人家,你会发现白族照壁除了外观优美、造型精致外,每一幅照壁题字,都代表一个姓氏,一个故事,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家风。白族人常喜欢把自己的姓氏跟古代的文人大贤联系起来,以此来标明自家有着非同凡响的家族历史,当然也有借此昭示人生、教育后人的意义。如题书“直笔修书”、“南诏宰辅”为董姓,题书“青莲遗风”、“邺架家声”为李姓,题书“张公百忍”、“百忍家声”为张姓,题书“清白传家”为杨姓、题书“钓渭家风”为周姓、姜姓等等。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照壁上题字,就可以马上知道主人的姓氏。
除了照壁,白族人还把对美的追求集中展现在民居的门楼上面,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等无一不是精心雕刻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阳、二龙抢珠、百鸟朝凤等图案,远远望去,整个门楼就像振翅欲飞的样子,在动感中体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来。另外,白族人还会“粉墙画壁”,即墙心粉白,檐口饰以色彩相间的装饰带,再通过几何图形布置成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一般我们讲要看、要住大理民居要去喜洲镇,那里现有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达88院之多。不过,现在想要追寻大理老味道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在妙香古寺“观音塘”北旁,把优秀古老的白族建筑艺术与姓氏文化融合,筑就的梦幻白族民居——大理张家花园。大理张家花园由大理民间建筑艺术大师,园主张建春投资并亲手创意设计,历时8年建成,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内设36间最具大理文化特色的民居客房,园内有大理最长的民居书画长廊,成走马串角楼和走马转阁楼格局,分二层游路不遮阳不避雨游尽全园翰墨丹青,众多的建筑门窗造型使张家花园成为中国门窗博物馆。大理张家花园,可以说是白族民居姓氏文化建筑的代表作。
大理,值得一游的地方,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不如意,大理这座城市可以包容你所有的情愫。来大理,就要去看、去住一住白族民居,那里有老味道,下榻白家就像是打开记忆中的匣子,味道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