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的地方就有川菜,特别在上海,甜的吃多了就特别想来点麻的辣的油的咸的刺激一下。作为无数内建、腐败、班聚、同乡会的御用餐厅,红辣椒见证了多少复旦人的青春。七弯八绕地找到地方,再乘上一部吱吱呀呀摇摇晃晃的电梯,你会怀疑是否走错了。不过一开门,你会被那满目的红色——不论是灯光还是装饰还是迎宾小姐华丽的衣裙——和扑面而来的麻辣味惊到。这里的菜也绝对够味。口水鸡、毛血旺、钵钵鸡、水煮鱼等等咽下肚后余味似还能在舌尖上打上几滚。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兔肚这样特别的食材。在这些辣菜中间,一道“糖渍小番茄”让人印象格外深刻。小番茄用开水烫了一个个剥去外皮在糖水中冰镇着,被辣的嘴都合不拢的时候就丢一颗在嘴里,甜滋滋,凉沁沁,顿觉自己还可以再战三百回合。这几年红辣椒价格是没怎么涨,但菜量变少了。当然可能我胃变大了也未可知。除了炒菜,红辣椒还做火锅,但遗憾一直没有吃过。
蜀面还在政民路的时候,墙上贴满了复旦和财大学生的留言贴。刚开始只做面和巴蜀小吃,后面也有夜宵撸串。犹记得一盘“叙府燃面”,是红油肉末拌面,再佐以花生碎、咸菜、葱花。还记得它一是因为名字特别,好像一吃就辣的要烧起来,二是第一次吃的时候适逢天热,我吃的满头大汗,被室友李神嘲笑体虚怕辣,心有不服。冰粉和凉糕也很不错,不是特别甜,但真的很凉很冰。
对蜀面好感度大增是一个秋日,我机缘巧合得到了两只鲜活的大闸蟹,正愁没地方煮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蜀面询问,没想到厨师真就煮了装在盘里端上来,旁边还配了一碟醋。当时心中那个感动。螃蟹性寒,我却吃的心暖。
学校周边还有两家小面。一家是特力汇一楼的渝网小面,碗杂面做的又香又辣,非常够味。另外,店里总是循环播放维秘走秀,又是另一种热辣。不过也可能会造成注意分散,消化不良。三号湾对面也有一家小面,吃过一次,感觉油太重而辣不足。这家店的位置之前是一家叫做“串谱”的串店,做的冷串味道很好。
近两年周边还兴起了许多冒菜店。在我看来冒菜就是收了汁的麻辣烫配饭吃。所以一到阴雨绵绵的日子,就会像想吃麻辣烫一般地想吃冒菜。红辣椒旁边巷子里藏着一家三顾冒菜。打从第一次光顾之后,这里就成了一帮小伙伴常来的地方。刚开始只敢点个微麻微辣,后面渐渐地过渡到了重麻重辣,最后觉得还不过瘾,要来干碟蘸着吃——韧韧的千页豆腐裹上辣椒面和花椒面,那口感简直销魂。这里的食材很丰富,鸭肠鸭血毛肚百叶黄喉牛肉羊肉鱼肉鸡肉一应俱全,荤素分开称算斤两。煮好后,一大碗冒菜浸没在红油中,上面撒着葱蒜、白芝麻,辣椒段,这香味本身就够配一大碗白饭,更别提食物入嘴时整个味蕾都为之兴奋的感觉。但遗憾的是,聚餐的时候往往来不及细细品味这浓烈的滋味,因为稍一分神,一大盆冒菜就会被瓜分殆尽,只剩一点红汤浇饭吃。有时吃high了,一盆下去只够开开胃,于是就再点一盆。曾有一次几个人连吃三锅,嘴里像上了瘾一样还想感受那热辣的刺激,无奈肚子实在吃不消,这才作罢。
周末犯懒时也会点他家的外卖,根据人数的不同,老板会帮你荤素搭配,装在一个大的塑料盆中。一个人的套餐叫单刀赴会,两个人的叫煮酒论英雄,三个人的叫桃园结义,四个人的叫三顾茅庐。室友苏君是上海人,每周末回家,于是我便常把外卖放他桌上,叫来隔壁基友,边吃边看番。一集剧终,冒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满桌上飞溅着红油和被辣出的汗滴,竟有一种犯罪的快感。也不知这么多年苏君曾否发现那张桌子上残留的冒菜味。
桃屋旁边的蜀地源冒菜也去吃过一次,不过感觉味不够而太油。
跑个题说说我最喜欢的辣:它应该不掩盖掉食物本身味道而辅之以辣椒的香味。在嘴里你能感觉它的热辣,下肚后也不会在口腔里残留太久而让你合不拢嘴,而是感觉嘴里温润,口齿生津。也曾尝过一些“变态辣”的鸡翅和牛肉,纯粹为辣而辣,吃完20分钟还辣的要命,只能含着冰西瓜。这样的辣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