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 23-3
什么在阻碍我们的独立思考?
1. 认知偏差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
人脑的认知和真实世界,有很多认知偏差。 所谓“概念升级”,就是一次次纠正认知偏差的过程。
2. 抗拒和防御
自我否定和被怀疑是件很痛苦的事。当被攻击——我们会有天然的心理防御机制,常见的有:回避、否认、愤怒、陈词滥调、从众。
心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黑即白的二元论(Dualism)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二阶段:相对主义(Relativism) 当你了解到更多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你会开始怀疑一切,或者否定一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你不能说我一定是错的。”
第三阶段:承担责任(Commitment) 他们会理性地认为,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如果是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仅要对结论负责,并愿意在新的证据加入时,转变已有的结论。
开放的怀疑、灵活的结论,才是心智的最高境界。
3.批判过度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 批判性思维过度,恰恰是批判性思维的大敌。
大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启用批判性思维——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情或争论,都不是批判性思考的议题。
例如:老婆夸儿子聪明,你不必要叫她拿出依据。只要也跟着夸一下儿子,拥抱一下妻子对妻子说:“都是你的基因好”。比去证明孩子怎么聪明,是否聪明更重要。
不是每个问题或每个人的非理性行为都需要你站出来与之战斗,处处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是初学者的装13毛病。
真正的生活的高手是—— 在批判性思维之外,保留宽容性思考 ——对那些不准备跟你讲逻辑的人、不讲理的地方、不重要的问题—— 表达观点,然后绝不纠缠 。如果是朋友就继续处,是亲人就哄着——不惜以“不科学”为代价。
科学是一种人人都能通过努力一点一点理解的世界真相,是一种心智上的民主,而不是几个精英的臆断。 科学是一种宽容的求真。
我们现在接触的思想,不是你我的原创,而是前人的积累。你身边那些暂时没有学的人,他们也不是不想学,只是时间、资源、注意力没到位。
就好比一个挤公交车的人——没挤上去的时候,他对别人说:“再挤一挤,我还能上去。”一旦挤上去,他就说:“别挤啦,别挤啦,没地儿啦。”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能宽容点?努力往里挤一挤,给刚才的自己腾个地呢?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宽容性思维,则是一种处事的原则。
那么,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够聪明呢?
对自己要死磕,找到认知偏差,超越心理抗拒;对别人则要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