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里的吴京,《湄公河行动》里的张涵予,这些电影已经播出多年,但是他们的硬汉形象一直深深扎根在自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反观某些“娘娘腔”的男主角,一时热度过后,早已悄然无声。
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男子汉也要有男子汉的气魄。男子汉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万不可求之过急,《野性养育》陪伴你走过养育男孩的每一步。
本书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序,从2岁到22岁,提供了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必经之路,讲述了各个阶段男孩的成长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关注男孩的神经学与生理学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强调男孩情绪、精神和道德的发展,第四部分附录,讲述了与男孩子相关的若干热点话题。
本书作者以身边接触的男孩子为例,内容通俗易懂,细节满满。每一章节最后一部分都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原则与理论知识,给予了我们如何将理论具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小建议,作者特别注重育儿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是手把手教会我们养育男孩的保姆级教程。
乍看目录,本以为会同其他育儿类书籍一样落入俗套,直到我看完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讲述好奇宝宝的2至4岁,也就是“好奇、活跃好动、攻击性、自主性”的探索者阶段,我才发现,作者仿佛在我家安了摄像头,他把我曾遭遇过的所有育儿坑都讲了出来,我儿子4岁多,他刚刚经历的全部都是本书的真实写照呐!
1.我的男孩,你在想什么
男孩大脑富有想象力、富有空间感、更专注于解决方案,但是也有许多弱点,如较弱的情绪感知,较少的口头表达,较少的感官细节、较少的记忆能力等等。有效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大脑的差异,才有助于我们分别做出不同的回应。
面对男孩大脑发育的特性,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比如不喝碳酸饮料、限制电子游戏和电视、教他识别自己的情绪、教给他如何阅读等等。
书中还列举了养育男孩常犯的几个错误: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以言语或情绪淹没他们、争吵、营救、打压、羞辱、加深负罪感和刻意妨碍。以上错误,每一项我都感同身受,针对以上错误,如何避免以及如何更正,作者也给出了实际有效的建议,作为条条中招的我,读后十分受益。
最后,针对男孩的独特天性,我们与其跟他们的特征相抗衡,不如学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支持与认可的环境。
2.陪伴“爱人者阶段”的儿子
母亲这个角色在男孩子理解世界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儿子快要5岁,将要步入“爱人者阶段”,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小提示”可以帮助我更好的陪他度过这一阶段呢?
2-1.母亲可以通过展现温柔允许儿子表达自己的内心,引导他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而不是在儿子感到受伤或者不开心时给他灌输羞耻感,帮助儿子识别这些情绪。
2-2.不要受到所谓“男子气概”的影响。母亲要对儿子的隐私领域保持敏感与小心,不要过早地在情感上与儿子分离或者失去联系。
2-3.“爱人者”阶段的男孩会变得温柔,做妈妈的我,会给予他深切的爱和关怀;变得循规蹈矩,做妈妈的我会改变给出指令的方式,从原本适合探索者的清晰具体、黑白分明的指令,过渡到帮助“爱人者”了解什么是健康有益的选择,不再简单的告诉他道理,而需要向他解释原因,并再三强调;变得逐渐依恋父亲,让爸爸多多与孩子互动;变得具有竞争意识,让我们多多奖励他的良好行为,让他参与决策过程等等。
小结
本书涵盖了小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所有阶段,只是因为儿子年龄原因,以上谈及的部分,都是他所在的年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会把书收藏起来,在儿子将来成长的每一阶段都翻开看一看,去避开可以避开的坑,去学习自己忽略掉的养育知识。
在任何阶段,当你感到束手无策或者迷茫困惑时,不管是有关亲子关系的建议,还是男孩子各方面发展的个性特点,亦或是其他热点话题的探究,《野性养育》中的每一个“小提示”和每一个案例,都可以带给你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
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不管自己翻开哪一页,总会有某个“知识点”或者“干货”展现在自己面前,《野性养育》就像一棵硕果累累的葡萄树,树上长满了果实,等待着我的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