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月25日,第70周阅读笔记)
一 屁股决定脑袋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有人就会有立场,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两个角度:一是历史本来是什么样的,另一个是历史记载的事实是怎么样。
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朝中期的皇帝,其长期生活在民间,其是由霍光辅政期间在刘氏子嗣中选出并推举的。而在后期,霍光家族被灭,但是霍光本人在其死的时候是以皇帝之礼葬。汉朝的史书对这样一位可以颠倒乾坤的大臣一直树以正面形象,其背后的深层次政治立场在于,如果否定了霍光,那么由霍光推出的汉宣帝也就不具备了合法性。
而在王莽身上,其被塑造成了篡人国、夺人位的野蛮形象,但历史本来是这样的么?汉朝的刘秀不否定王莽,其合法性又从何而来?
所以,那些史学家丹书背后隐藏的那些立场是我们看不到的。历史记载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历史是有政治的历史,历史是有立场的历史。
屁股决定脑袋,路线不对,努力白费…
二 领导的格局和风度
今天看《奇葩大会》,冯唐出场,他说到自己作为作家的思考,他想的是千古流芳,瞬间被这种格局和气度所征服。
一位作家尤如此,有“光武中兴”的刘秀更是如此。
刘秀立国过程中,经历了和很多强大对手的较量,其中一位对手王朗是其劲敌,在其带兵攻克之后,发现自己很多手下给竞争对手写了很多的效忠信,在前途发展和部下忠诚之间,他的选择是当着诸位将领的面,将其全部销毁,并说其是伪造的。
我想刘秀一定看过《史记》,知道“物有必至,事有固然”的人性规律,在其不能自保,风餐露宿的年代,用“含垢藏疾”的风度,化解了信任危机,同时也体现了其领导的风度和见识,还展现了其胸怀。
成大事者,合作伙伴尤为重要,尤其是和你理念和性格不一样的伙伴,我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及“统一战线”更是在长远目标面前团结那些甚至政治目标都不一样的伙伴,最后方成大业。
成事在人,谋事亦在人。
关键时刻,领导的风度和格局,决定了历史的未来。
三 用人之道、驭人之道
太多历史把项羽塑造成英雄,而把刘邦塑造成市井小人。对我们来说,一个从创业屌丝逆袭成世界第一上市公司CEO的刘邦才有真正的现代管理思考价值。
对于现代管理来说,自己做事叫匹夫之勇,让被人做事才是领导能力。
刘邦一生的成功的关键,是其领导力的最高体现。
刘邦用韩信、张良、萧何、彭越等人,尤其是作为竞争对手旗下的投奔而来的韩信,如何能驾驭人才是一个领导最核心的课题。
制度和文化是驾驭人才的两种手段。
制度塑造人的行为,文化塑造人的思维和心灵。
唐僧用孙悟空,紧箍咒是制度,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心灵层面的影响。
对韩信而言,刘邦则兼而有之。在制度上,重用韩信,拜其为大将军,让其统领军队,但是大将军旗下的大将如周勃、樊哙都是刘邦的亲信,因此制度约束其不能乱来。在心灵层面,用“拜”而不是“封”,军事上给予其无上信任,用文化对其进行渗透和征服。
刘邦将用人之道、驭人之道,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真他妈的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