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纸席
大家晚上好,我还是纸席。首先很感谢几朵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然后很感谢大家愿意来听课,愿意写作业。上次的作业我都看了,多数同学都从生活中选取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进行记录,也有同学记录了自己认为可以作为灵感来源的书籍,更有同学已经把这些素材写成完整的大纲或者近乎小小说的文章。不管怎样,都很棒,但是我主打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怕夸了这个没夸那个有点尴尬,所以就都没有留言,在这里也不点名表扬了,只希望这个小作业能帮助大家找到一点写文的灵感。
不过有个例外,就是特意感谢一下老周。其实不管是写小说的水平还是教别人写小说的水平,老周都不知比我高到哪里去了。我教他上课,属于倒反天罡。但他还是交了很认真的一份作业,详细写了他怎么把零散的素材写成小说的过程,比我自己说得好,我发个链接,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包括老周读写营的那几期内容,大家也都可以看一下。
好的,接下来是这节课的内容。
在准备整体规划的时候,我把第二课命名为“人物、情节设置及开头”,但实际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法把这三个关键词很平均地分成一二三这样讲,尤其“情节设置”部分我很可能会和另外两个关键词混一起讲,然后还会再讲一些别的。
先再次打个预警,这次课我会举例一些非经典文学,甚至非文学的艺术形式,比如网文和动漫等等。这不是代表我觉得这些作品有多精妙,更不是安利你们非要去看,只是我暂时找不到其他更适合又比较能好懂的例子。顺便一提,我本人并不认为所谓纯文学比起网文动漫之类的大众文化就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不只是我自己的看法,甚至也是文学学界内部的看法。所以西方早就有研究电视剧游戏的大众文化研究学派,而在此影响下北大中文系也有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会出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
扯远了,现在说正题。
上次我说的是“素材的来源”,但是我也强调了,素材不等于小说,哪怕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素材,也一定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自己的小说。而小说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呢?在普遍的教育体系下,包括百度百科,都把小说三要素定义为“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和情节比较好理解,提一嘴环境。如果按照我国主流教育体系,这个“环境”还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是很明显地受到广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论。这里我不谈论文学作品到底应不应该能不能够反映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大问题,姑且遵从上节课提到的小说“虚构性”的特点,把“环境”这个词换成一个比较时髦的词,“世界观”。指的不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而是小说里的世界是怎样的,说白了,就是比如你写一个修仙小说,那你这里要写的环境,或者说世界观,就必须设定修仙的仙山是怎样的,功法是怎样的,门派是怎样的,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但是,根据我个人写作经验,在这三要素里,环境可以放在最后再考虑。因为如果写的是虚构世界的,太急着交代世界观,会让读者很没有代入感,如果是现实世界,则很有可能沦为没有故事性的素描。雨果倒是可以在冉阿让爬下水道前,洋洋洒洒写几十页巴黎的下水道,问题是我们是雨果吗?反正我不是。何况雨果那是在一部大长篇里写的几十页巴黎下水道,这对短篇小说而言非常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