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作答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摆出来,并标明出处)
沟通是“讲对方想听的,不是讲你想说的”,这才是沟通的本质。
——《定位就是聊个天》
2.我之前是怎样想的?(作答要求:假设自己还没看到上述知识点,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还没有想过,那就现在推测下)
以前我认为,沟通是把两个或者多个不同观点统一的过程:与他人沟通,各自阐述观点,然后试着让对方认同自己,达成统一;亦或是通过交流,了解对方、了解事情的过程。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作答要求:比较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找出冲突之处;分析二者冲突产生的原因)
现在看来,我之前的想法比较简单,没有在意沟通时多方面的阻碍。沟通时的角度、说话时自己表现出的情感色彩和态度,会对对方(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考虑欠佳。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作答要求:关联能想到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从头脑中闪过的信息;可关联自己的经历,也可关联其他知识)
关联事例:
有时候沟通的目的是要说服对方,于此,想到了张淑娟老师上课时提到的:“说服是让别人从毫无观点到认同你的观点,或者让已经有观点的人重新去考虑他自己的观点。”可见。想要去说服对方,得为对方考虑,从对方的角度入手,用合适的语气去沟通。
关联经历:
沟通方式导致结果不同,我深有体会。高考完报考志愿那段时间,我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们家想让他报考警校,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感兴趣然后回绝了,从这之后他们家里时不时劝就他一次,还说“我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说得多了,我的朋友渐渐感到烦躁,也没心思分析其中的好处坏处了,任凭情绪做出选择,屡屡拒绝家人的劝告。后来事情有了转机,因为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他姐姐先带他做了些别的事,清除了他心中大部分的负面情绪,然后语气平缓地跟他细讲了考上公安院校后的好处,“你入学后,所在城市哪哪好,哪些地方相比于正常的一本要好,哪些地方属于它的特长”“你毕业后,未来的工作、分配,哪些方面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专业/学校更加容易”他的姐姐这样讲道,以“为他好”的角度去分析。听完,他感觉考警校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能让对方听得进去,还能重新考虑他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沟通是成功的。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作答要求:可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可解释一些现象和感觉;可形成原则,优化自己的决策;可预测问题;可解决问题;可做出评价;可做出创新)
以后在沟通时,每句话出口之前我都要在脑子里先过一遍,把坐在对面的人换成自己,如果是对自己说的,自己还能听得进去,那才说明这句话是可能有效的,然后再把这句话说出口。
希望最终,嗨的人是对方,而不是我。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五问反思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