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旧时代的黯淡光芒
自己本职是会计嘛,所以从自己的工作现状先谈谈。
1. 智能识别软件的兴起:目前主要应用在银行印鉴识别、云记账原始凭证载入、发票认证等工作上,大大减轻甚至替代了传统重复人工操作的劳动量。
2. 网络的利用:银行、税务局的常规业务,都可以通过软件网上报送办理,在公司内部,基本报销可以网络支付。抹平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3. 人工智能使核算的日趋简单化,举个例子:用过电子发票开票系统的人知道:可以在发票开时同时做到一键生成凭证。
想象一下,如果销售,银行,税务都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接入,财务自动化无人化的时代还会远吗?由于智能化的倒逼,传统/重复工作会慢慢消失,待遇会越来越低。整个行业也一定会驱利整合。
这个变化的过程可能比许多人预料的快的多,我们总是忽略细小的缓慢的变化是怎样酝酿成难以抵挡的时代的潮流。
正如万青在歌里唱“生活在经验里 直到大厦崩塌”。政府和企业都再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一个固定的身份模板来供个体依附,每个人都必须探索自己的路。
2. 精神危机
旧工业时代的安稳是以牺牲个体的独特性为代价的。补偿这种牺牲的,是消费主义这面大旗。
相信大家都有过工作辛苦重复又常觉得没有价值的沮丧,应付越加激烈的竞争的焦虑;适应官僚机构的无奈;买买买/吃吃吃之后的空虚。作为社会的小齿轮转的越快越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和独特性在哪里。
只是是这个游戏真的可以永远玩下去吗?全球化红利的日趋消耗殆尽,经济危机的警醒,消费主义的补偿也越来越难以奏效。
在去年看到《最小阻力之路》的时候特别振奋,“创造模式”开出了对痛苦最好的解药。因为创造,我们不再限于比较竞争的陷阱;因为创造,有了比消费更有效的奖赏;因为创造,可以突破种种条件的限制,实现自我的自由和荣耀。
3. 理解这个时代
《创崛》提出的体验式消费的概念引人深思,我们不再以拥有房子车子票子这类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而是去深挖背后的生活方式、经历和思想。
共享经济的发展让物品“不持有”也可以为我所用,彰显了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各行各业老司机变现的背后,是为他们的对知识的体会验证买单;讲究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的消费模式,是消费者的体验代替简单规模复制的策略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投入、市场的调节,体验式消费的发展和创造者之间相互推动让新经济越来越让人瞩目,也让人的价值和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发挥。
4. 乌云背后
看起来我的言论有些太过理想主义,不论是《未来简史》还是黑镜,终产者还是黑暗森林的法则,不乏对我们头顶各种阴云的猜测。操纵我们的依然在操纵我们,鼓舞我们的也依然鼓舞着我们。世界会被恐惧者砸破,也同样会被建设者愈疗。生为这个时代见证者和参与者,何其幸运、何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