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是跟着先生长大的。
从一九记事起,她就从小镇上大妈大婶的闲话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是被先生捡回来的弃婴,先生出去采药在路上遇到了襁褓里的她,就将她带了回来。
先生收一九做徒弟,却没让一九叫他为“师父”,先生说小镇上的人都称呼自己为“先生”,于是,一九也叫他为先生。尽管如此,大家都知道,一九是先生的徒弟。
一九的先生是小镇上的大夫,是个传奇人物。
先生终年一身青绿长衫,头发理得整整齐齐。先生看病古怪得很,先生说,看病要和眼缘,不和眼缘的一律不看;先生看病的方法更怪,先生把采回来的草药熬成令人作呕的颜色,捏着病人的鼻子灌下去,回去发热几天竟就好了;先生把病人倒挂着,下面还熏着草药,反复几天竟也无虞;先生还把病人用席子裹着扔到水里几乎把病人淹死,捞回来捂上几天也是好得差不多了。
在一九眼里,先生无所不能。
先生最大的特点却是喜欢做饭。先生喜欢做饭也喜欢吃饭,而且先生吃饭不管时候,有时候半夜三更也起来吃饭,有时候在熬着药也要吃东西,很多时候,先生都会冷不防的说一句,小九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先生做饭从来不糊弄,有时候做些小炒,有时候焖些羊肉,撒上些孜然,也有时候做些酥油饼子发糕什么的,先生做得认真,吃得更认真,只是那种认真在一九眼里却有些无奈,一九觉得,先生吃饭的表情就好像他吃了这些东西,愿望就会实现。
一九跟着先生长大,医术是个半吊子,读书也没有多精,女红更是不必说,邻里都说先生收了个笨徒弟,一九气不过回来找先生,先生也淡淡的,说上一句,小九儿,吃点东西吧。
一九十岁的时候,邻县的一位官小姐来看了一次病就看上了先生,媒婆喜气洋洋的来却被先生轰了出去,大家都说先生不知好歹,后来,小镇上就开始传先生的事。
他们都说,先生喜欢过一个姑娘,有人说,当年是那个姑娘的父母嫌贫爱富就棒打鸳鸯;还有人说 是那个姑娘自己要嫁高门甩了先生;也有人说那个姑娘都和先生私奔了还被抓回来嫁了人。总之一句话,他们两个没成。究竟怎样,一九不敢问先生,先生自然也不会说,只是先生没事就捧着些吃食发呆,有时候一九正给他念着医书他也会突然说,小九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一九习惯了先生的这句话,默默的跟着他。
那个时候一九想,先生喜欢的姑娘,要么是个技术高超的厨子,要么就是个爱吃的人,否则先生怎么会那么爱做东西吃东西呢?
一九眼里的先生不仅无所不能,而且无所不知。先生有时候给人看病,人家临走,先生说一句你家要添丁,人家疑惑,媳妇都没娶如何添丁,过几日却是家中羊羔下崽;有妇人来看病,走时先生说下次不要把鸡蛋放在窗檐下,回去一看,果真被偷了。
人们都说,先生是怪才,可是有人找先生算命,先生说要他自己看出来的才说。
一九心里觉得先生简直是神仙下凡,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只是一九捉摸不透先生,也不了解先生,她只知道,先生总是会十分突然的说一句,小九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一九十六岁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人。是东街豆腐坊老板的儿子,小镇上的姑娘们都叫他“豆腐潘安”,一九不知道潘安是谁,不过她想那个潘安一定没有她的少年好看,一九有几次替先生去买豆腐,少年和她说话她回来就红了脸颊,躲在被子里,先生叫她吃饭她也不肯出来。
一九从小到大有什么不懂就问先生,因为先生什么都能解答。一九有一天捧着脸颊问先生,先生,你说非常想念一个人,该怎么办呢?
一九等着先生给出答案,可是先生愣住了,许久,他说,小九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先生盛了碗饭,就着豆芽小炒一口一口的吃,一九觉得先生很痛苦,很无奈。可是先生还没有给出答案呢,这世上哪有先生不知道的事!她又问,先生却把麻油饼子塞给她,小九儿,吃点东西吧。
先生不告诉她,她也没办法,一九还是很想那个少年,她觉得少年一定也喜欢她,否则,为什么少年和她说话时笑得那样好看呢?
没过多久,先生就不见了,先生给一九留字条说出门几天去去就回,先生走了一九就一个人做饭,一九不吃别的,每天都去买一块豆腐,吃到最后要吐的时候,先生回来了。
可是先生受了伤,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袍子也破了好几个口子,先生回来倒头就睡, 一九也不敢去问。
倒是没过多久,小镇上就开始传,说是先生喜欢的那个姑娘病死了,先生去夫家悼念,让人家姑娘的夫家撵了出来。
过了好久先生才从屋子里出来,先生有时候盯着云发呆,然后说,小九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先生变了,他开始喜欢发呆,看病时也喜怒无常。
这样几年后,东街豆腐坊来提亲了,一九嫁给了那个少年,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先生。
一九结了婚,有时候还会回来看先生,先生还是喜欢吃东西,倒是精神越来越不好了,嫁过去第二年,一九生了个男孩,有了儿子,一九回去看先生的次数就少了。
先生是越来越糊涂了,可是先生还能为一九解答问题,刁钻的婆婆,任性的小姑该如何应对,甚至是洗衣服如何干得快,儿子的衣服每个季度做多少先生都知道。一九婚后第四年,有一次丈夫出远门,一九想念丈夫,便去看先生,无意间又提起当年那个先生唯一没有回答的问题,先生听了却不说话,只是默默的喝茶,或是撕下一小块饼子来,先生的胃越来越不好了,吃东西也少了。
后来,先生病了,小镇上的人说,先生这是心病,医者不能自医。先生没多久就去世了,先生走了,一九回小院子看,草药已经没有多少了,厨房却是干干净净,一九想,先生这一生为什么就执着于吃呢?后来有人说,先生若不是那样见天儿的吃东西也不会死得这样早。
先生去世了,一九在夫家继续生活,儿子六岁那年,丈夫出远门一走就是半年,一九想念得很,便暗暗抱怨,先生为什么就不肯回答自己那个问题呢?先生想一个人大半生都过来了,为什么不肯告诉自己怎么办呢。
一九想着想着,就端着果盘去看儿子,她请了老师给儿子讲书,走到门口,听见那老师在教儿子念诗,是《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 ,一九读书不多,当初先生打她手心打红了她也背不下什么,后来先生也就放弃了,可是这首诗,一九一听就入了迷,听到最后四句,一九突然心一疼,似乎明白了什么,果盘掉在地上,儿子听到声音走出来一脸诧异,娘,你怎么哭了?
哭了吗?一九摸摸脸,真是哭了,一九蹲下来摸摸儿子,一会儿,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那首诗一九只听过一次,却把最后四句牢牢记了下来,她想先生一定也牢牢记得,否则,先生不会那样痛苦又无奈。
那首诗的最后四句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一九也不知道,非常想念一个人该怎么办这件事,先生算是知道,还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