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是德国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的著名代表作,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 。
这几天我也在读这本书。它对我心灵震撼是巨大的。正如文中开篇讲的乞丐故事:
曾经有一个乞丐坐在路边乞讨了三十年。一天一个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依旧向他乞讨,陌生人没有施舍任何东西,而是问起乞丐坐着的是什么。乞丐说只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旧箱子。陌生人继续追问,“你打开过箱子吗?”乞丐说没有。然后陌生人坚持让乞丐打开箱子,奇迹发生了,箱子里竟然装满了金子。
这个乞丐不正是自己吗?重视外在的享受,而不是内在的愉悦。总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还会懊悔过去,却不知道最宝贵的其实是当下。
可我们的大脑被设定就是厌恶当下的。总喜欢不自主的思考,常被杂念占据,多是一无是处的噪声,却扰得我们错失当下的自在、喜悦。
比如在睡觉的时候,大脑总出现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惹得我们无法入眠。
或者一件过去的伤心事,常出来扰乱你心神。
还有会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担忧,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找不到好对象怎么办?
如果大脑真的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还好,可更多的是陷入负面的情绪之中,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来说明自己可能真的会出现那些问题。
其实大多时候,大脑都在评论、推测、批评、比较、抱怨、选择好恶…就没有在积极去解决问题。
不能停止思考真的成为一个可怕的烦恼,我们要防止被自己大脑误导。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有阻止大脑自动思考的力量。
我们可以试着倾听大脑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的思维模式。理解这些声音,你会发现这些声音大多可以分为两种:
1.为过去的事情懊悔、愤怒;
2.为未来的事情恐惧、焦虑。
而两种声音都是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这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完全接受当下,臣服于当下,会把我们带入宁静状态。这种宁静状态跟心流差不多吧。
我很喜欢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而自己的思维却还是停留在过往和将来之中。这提醒了我:真知一定能行,不能行就不是真知。
看来自己对于活在当下的认识还不是真知。这么重要的能力,还需多加打磨锻炼才行。
书还没看完,先就写这么一点思考。下面在放一些书中有感觉的金句,一起体验下思考的快乐吧。
任何沉溺上瘾都源自于你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每一次沉溺都始于痛苦而又止于痛苦。无论你沉溺于什么酒精、食物、合法的或非法的药物,或者一个人,你都是用某些东西或某人来掩盖你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激情过后,在爱情关系中留下的是如此多的不快乐和痛苦。关系本身没有造成痛苦和不幸。它们只是将已经在你内在的痛苦和不快乐引发出来。每一次沉溺上瘾都是这样的。每一次沉溺都会达到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它不会再对你有效,这时,你的痛苦就会比以前更为强烈。
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许多人在他们的思维中陷得太深,所以自然界的美丽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能会说:“多美丽的花呀。”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机械式的心理标记,因为他们没有处于当下时刻。他们没有真正地看到花,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它的本质和神圣之处——就像他们不了解自己,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和神圣之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