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千字文挑战第9天,卜老师发布主题:宁静的教室与不完美的孩子。
看到这个题目,我陷入了沉思,宁静的教室和不完美的孩子,这本来是教育中极其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却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因为现实中大多教室都是闹哄哄的,孩子都默默地配合老师声嘶力竭地喊叫。
长期听课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年级越低,学生回答问题越积极,年级越高孩子们越死气沉沉。应该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好奇心强,也想和老师一起去探索问题。慢慢地他们发现不行,老师忙着奔跑,忙着讲题,忙着喋喋不休,慢慢地孩子们放弃了追赶,教室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一次我去听课,班里只有20多个孩子,老师戴着话筒,整节课都是老师高分贝的满堂灌,评课环节我委婉地对这位老师说:“你不戴话筒效果会更好。”这位老师立马说:“不行,我嗓子有毛病,怕他们听不见。”我说“有毛病更应该保护嗓子,不应该戴着话筒讲那么多啊。”老师又说:“我不戴就会费嗓子,他们也会听不清。”我无言以对,终究是挽救不了这群在高分贝下被煎熬的孩子。
宁静的教室,是多么美丽的意境。2023年冬天我去参加课题结题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名师授课,那一次邀请的是北京专家牛献礼老师,不同于其他公开课的热闹,他讲的是数学阅读课,课题是《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课堂上牛老师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们分小组安安静静地读资料,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整节课只有在展示环节才有声音,在阅读中孩子们都找到了答案,分享特别精彩。我当时就想,原来老师不讲,孩子们也可以学会,老师存在的意义是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思考是需要安静的,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大脑,一定不可以是闹哄哄的环境。
孩子是不完美的,这种不完美大都表现在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表现在他们的调皮和一些恶作剧,但在老师的眼里却是不可饶恕的大事,大到需要老师全力以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看不到那些真正需要批评、责备的东西,反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的细节上纠缠不清。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威严地教训一个犯一点儿小错误的孩子,而这些错误常常都是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中的淘气和恶作剧。而对于那些应该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和对别人的冷漠老师却视而不见。
这个世界因不同而可爱。就像花有花的美丽,树有树的挺拔,草有草的碧绿。孩子的天性也是各不相同的,老师习惯了用自己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绝不允许班级里存在调皮捣蛋和集体步调不一致的不完美学生,就好像一个合唱团不能有一个不和谐的音色存在,如果有,老师一定会用他全部的耐心和执着把这个不和谐音符消灭掉,或者你和大家和声相同,或者你再不要发出声音,于是,老师会天天和他较劲,天天对他进行行为矫正,直到这个孩子被折磨地失去了自己的天性,成为班级中再也被发现不了的人,此时,老师觉得自己的教育多么成功,又改造了一个学生,其实老师正在把孩子的天性扼杀掉。
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慢下来,在宁静的教室里慢慢地、用心去陪着一群不完美的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