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反思,对待孩子应该是什么方式最好,这是一个众口难调的多命题。
很多的妈妈也是,众说不一。希望严厉,希望温柔,希望慈爱,希望快乐。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是相对比较常用严厉的这个方法。因为简单粗暴,却是最有效的一个捷径。我时常跟孩子们说。严厉的老师是为你们着想。如果他什么都不管你。那他并不是真的对你负责。然而,之后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这句话。这其实是不对的。
严厉的定义是什么?解释为,严:严肃;厉:厉害。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然而我们的思维是成人的思维。孩子是理解不了的。他能感受到的只是恐惧。或者说是对你的情绪的恐惧。所以说小孩子,他是理解不了你的话的。我们也不应该把这些话变成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有很多时候我听一个老师上课。我会从他的话里面感受到他其实是有很大的自我情绪在课堂里的,而要接收这些情绪的是孩子他们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让老师如此愤怒。而惶恐不安。一个教师他是否成熟?可能就是在于他在课堂的情绪表露。以我的理解来看。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是极其专注于他的学生的。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自己的任何情绪都会抛诸脑后,或者说不表露出来。这样的老师。他不会在课堂上用奇怪的语调去说学生。或者说去苛责孩子。但凡生气了的老师。都是一个需要再去修炼完善自己课堂情绪的。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学五年级之后是在乡下读,五年级数学特别不好的我总是比别的学生反应慢而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以严格著称的一个男性老师他就是那种经常在课堂上改作业一改就能发火,把本子一往地上一扔的人丝,个别男孩儿特别淘气他直接就是眼神凶狠地把孩子拽过去扇两巴掌。在乡下老师打孩子很是正常。我是个比较乖的学生,只是数学不好。然而老师的情绪一直影响我整个五年级,好多次他把题目出在黑板上让我们去验算然后给他批改,我一直在下面特别紧张的反复验算一直都是一个答案,可是就是不敢交给他批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除了部分数学成绩优异的孩子给他批改了,绝大部分人都不敢上前,最后离下课几分钟,他一脸鄙视的看着我们,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就自己离开了。看到答案,我发现我验算的是对的,但是我始终不敢交。这个场景一直保留到现在的我的记忆里。与其说是被他影响,不如说是被他威慑。而我的学习并没有长进多少反而是成年后,每每想到都会觉得很难过。假设,如果我们的老师是一个温柔可亲的老师他能告诉你说不要紧,错了就错了,要用心去听。也许我以后的数学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当然,这也只是假设。
嗯,有人也会说。有的孩子就是淘气。你光用爱是快乐,感化不了他的。…我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天生他就是这么叛逆,淘气的。肯定是有一些后天的因素。任何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如果他调皮。我们必须得去找到他的节点。或者说顺从它的发展规律,如果你一趟课下来,一直在批评你的学生,那说明你还没有足够称职,称职的老师是需要修炼的,也没有哪个老师天生就会理解孩子。
我刚从业幼儿艺术教育工作时,心思没有多少在孩子身上,对待他们多少会有许多不耐烦,为了应付家长,而树立表面和蔼可亲,内心却没有半点耐心。这样的老师是不能到达孩子的内心,因为他感受不到你的爱。初期的工作生涯是已兼职形式开始的,其实慢慢地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兼职家长都会有意见,确实是经验责任心方面都有所欠缺。
慢慢的工作了许多年,我也从只是为了挣零花钱顺带学习的大学生转换为全职艺术老师,这样的转变最大的就是我会想要去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并且想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你这样的情感他们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他们也会为之动容,也喜爱你。每节课下来都会在心里做反思,自己给自己打分。有的时候也懊恼为什么自己就是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