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human ,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允许为人”。很多人看到这个解释会感到疑惑:我现在湖就是人吗?为什么还要“允许为人”呢?
对的,我们大家都是人。但是,仅仅有人类的外表,内心却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吗?
还记2012年3月,这是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当时的我在一月份参加了考研考试之后查询了成绩,距离复试分数线差了十几分。于是乎,我和很多其他的同学在忙于毕业论文之余,加入了找实习找工作的大军当中。然而就是在这段看似很忙的时间里,我居然完完整整的看完了TalBen Shahar主讲的《幸福课》(http://v.163.com/special/positivepsychology/)和Michael J. Sandel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http://v.163.com/special/justice/)。一直以来,我标榜持续学习,也很早的了解到了MOOC,尤其是coursera。但是迄今为止我很少完整的坚持看完整个课程的。似乎真正完整看完了也就刚才两个课程(当然,在2015年,这种情况是会有所改观的,因为现在我的准则是专注,而不是更广泛的面)。
当时在看幸福课的时候还是非常认证的,每一节课我都会在笔记本上面做笔记。记录老师讲授的要点和自己的心得。整个课程对于我的触动很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很多观点。
现在回想这门课程,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To be human。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接触的教育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是写在书本上面的,没有写在书本上面的,诸如父母的教诲,老师的言传身教等等,都在试图把我们塑造成为外界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这些外界的力,往往试图是我们脱离 human的形态,时而我们要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雷锋,时而我们要成为一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善人。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自己人的身份。
后来看了《高效人士的的第八个习惯》,里面讲到心声,愿景;又看了《高效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里面提到需求。其实这些本质上面都是 to be human。只有to be human,我们才能真正的倾听自己的心声,了解自己的需求。在做到了这些之后,我们才可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进而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进而根据一些个人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去制定自己的短期计划。
To be human,才可以更加充实的生活。
说到这个提到一个题外话。就是众多大学生的“堕落”问题,很多时候在大学之前从来不打游戏的乖小孩,在进了大学之后就开始沉迷游戏,这又是为什么呢?
以我为例,在大学之前,是不存在 to be human的,那时候,家长,老师,甚至说自己身处的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要好好学习,之后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光宗耀祖,布拉布拉的。于是乎,我便不断的学习,来实现这些外界对于我的期望。但是,我很少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也不了解我的内心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到了大学之后,这些外力瞬间消失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自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的,比如获得荣耀,还有就是在大学,学习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这时候有着大量的时间。我需要做的就是使用大量的时间换取自己内心的快乐。这时候,游戏的趁虚而入,占据了内心和时间,带来了短暂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