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在节目中说过一件事儿,他很久没有回家了,有一次他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就没提前说偷偷出现在妈妈面前,他妈妈说了一段话,让他一直记着。妈妈说:孩儿,如果你提前一星期说要回来,娘能高兴一星期,如果你提前一个月说要回来,娘能高兴一个月,而你现在回来,娘可高兴,但这个高兴就一下儿。
只有在靠近的幸福的时候,才感到幸福,而真正拥有后,就没有什么了。
现实中,很多人觉得幸福很难,那么是什么在影响或是阻碍得到幸福呢?大概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不懂取舍,不会幸福
张爱玲在《白玫瑰与玫瑰》中说到:娶了红玫瑰,时间久了,红玫瑰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就成了窗前的白月光;
娶了白玫瑰,时间久了,白玫瑰成了衣服上的米饭粒,红玫瑰就成了胸前的朱砂痣。
陈奕迅《红玫瑰》的歌词里就有这么一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得到A就别念着B的好。
有很多家庭里是这样的,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又嫌弃老人不卫生、不懂教育,光想要好的一面,怎么可能呢?
二、“苦难文化”,不配幸福
例:工作苦累?去看看纺织工人、环卫工人、矿工;
不够自律?去看看运动员、军人;
学习不好?去看看穷人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人家上学骑电动送,你上学都是开车送。
一个妈妈为了让女儿懂事,女儿小的时候想喝汽水,她说家里没钱;女儿上学了,和同学约着看电影,她说家里没钱;女儿参加工作了,想买身新衣服,她说家里没钱。结果,女儿自卑、胆怯,做什么都不敢,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
可以想见的是,当这个女孩找对象结婚的时候,她能找个什么样的男孩呢?她敢找条件好的吗?不敢,因为在她的思想里,自己不配任何好的事物。
家长一个错误的教养方式,孩子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苦难文化,让人有种误解,好像不努力就有罪,想放松就错,不精进就是虚度光阴。
总被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时刻不能放松,一放松人生就完了。
仿佛只有被歌颂的人才配幸福,而平庸的你,不配拥有幸福。
真得是这样吗?不是的。
人一生的第一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
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力。
三、面对父母(原生家庭),不敢幸福
父母一生节俭,自己就不能铺张,父母艰辛,自己就不能享受。我们父母那一辈儿的人,都经历过贫穷和灾害,他们自然形成了一种生活模式。就好像家里的家具几十年不换,哪坏了修补一下就行,那是因为计划经济;剩饭剩菜不能扔,要热几次,那是因为在自然灾害的那些年,家里饿死过人;不舍得自费旅游,那是因为他们以前的工资要养活好几口子,甚至是十几口人。
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摸索出的生活智慧是:以防万一。
但是,那都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可心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不能照搬。
一个朋友说,有天在单位加班,中午点了一个外卖,加了一瓶比较贵的牛奶,内心不安,又给父母订了一箱牛奶后才安心喝。
还有朋友说自己喜欢出去旅游,父母不去,说是浪费钱,还上当,自己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最后顶着压力去了,内心总是不安,看谁都像坏人,要坑自己,结果玩得很不好。内心讨厌父母,又因为这份讨厌觉得自己不孝,于是,就陷在自责、厌恶、自责里。
哪儿还有幸福可言?
当我们感觉不到幸福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文聪老师说: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允许别人是一种境界,允许自己是一种能力。
所以,请允许自己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