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庸?曾经不解,理解为折衷,有点取平均的意思。然随着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深入。知中庸不是折衷,更不是取平均值,而是要做到恰到好处!这个标准其实非常之高,我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要做到中庸,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数学中求数列的极限,极限是存在的,但永远无法到达。
有人说,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把握度的问题。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
寻求中庸之道,需要对宇宙苍生有尽可能多的理解,也就是自己的认知空间要足够大,胸怀格局要足够大,理论与实践知识要足够丰富。
比如:孔子说,教育要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过程,就是寻求中庸之道的过程。你首先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情况,即个人的个性与特点,还要了解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个体的体征采取最适合他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这是个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丰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求中庸之道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是反思。
我们的行为实践在己有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反思是通过实践去证实和修正理论,然后再实践,再修正,如此反复,我们解决问题即是力求中庸的过程。
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做任何事,力求中庸之道,但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时空中,任何过往的理论和经验,都只适用于某一个时空节点,所以,创新的真谛并非标新立意,而是力求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