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 [ xī xiào nù mà ]
【含义 出处】
嬉:游戏。
成语 嬉笑怒骂 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其一
子瞻堂堂,出於峨眉,司马班扬。
金马石渠,阅士如墙。
上前论事,释之冯唐。
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羁而归,紫微玉堂。
子瞻之德,未变於初尔,而名之曰元佑之党,放之珠厓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
及其东坡赤壁,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
及其紫微玉堂,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
其二
岌岌堂堂,如山如河。
其爱之也,引之上西掖銮坡。
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
槁项黄馘,触时干戈。
其恶之也,投之于鲲鲸之波。
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
计东坡之在天下,如太仓之一稊米。
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则与天地相终始。
其三
眉目云开月静,文章豹蔚虎炳。
逢世爱憎怡怡,五朝公忠炯炯。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古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是宋代诸多领域的集大成者。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多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也很擅长书法,是“宋四家”之一;他同时也很会画画,尤其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喜爱美食、创造了许多饮食精品----比如人所熟知的东坡肘子,好品茶、也喜欢游山玩水,是个旅游体验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用现在的话说苏东坡是个妥妥的全方位发展的网红,引领了一个朝代的风流。黄庭坚赞赏苏东坡一点不为过,因为东坡先生是真的很赞。
【例句 应运】
1.设科之嬉笑怒骂。如白描人物,须眉毕观,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2.鲁迅先生的杂文对当时的社会冷嘲热讽,真正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近义词】
冷嘲热讽 讽刺挖苦
【成语接龙】
文婪武嬉 → 嬉笑怒骂 → 骂不绝口
文恬武嬉 → 嬉笑怒骂 → 骂天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