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结束时,博学的吕老师让大家选择是讲哈代呢还是讲英国女作家群。
同学们巴不得不用做选择题,老师都给讲讲,奈何课时有限。
班上女同学多,也没有进行民主投票,嘴快的几个声音嚷嚷:女作家,就那么定了。
2023年12月6日,吕老师讲19世纪英国文坛女作家群。
女性特点:很浓的女人味,细腻、精致、缜密;
英国特点:冷幽默,含蓄,从小处着眼探讨人性,平淡、耐品味,很有生活气息;有别于法国激荡的民族文化特征。
简.奥斯汀,浪漫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
其作品被称之为两寸大的象牙雕刻,茶杯里的风波,
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以日常生活的点滴反映人的本质。
吕老师着重讲了《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聪明、善良、有知识、有教养,有独立的精神,读书、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不向世俗妥协。
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前者“傲慢”,后者“偏见”,傲慢不是真傲慢,偏见之后有正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另外描写了其他三对:
夏洛特和柯林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
丽迪雅和韦翰,建立在美貌和情欲基础上的婚姻;
简和宾格莱,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
奥斯汀成功地通过小说将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全嫁出去了,基本上富贵与爱情兼得。
但奥斯汀本人终身未婚,生于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算来不足四十二岁。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1855年结婚,几个月后因妊娠期并发症而去,终年39岁。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30岁,因肺结核离世。
安妮·勃朗特(1820~1849),29岁,病逝。
近两百年前,高龄妊娠和肺结核都足以要人的命,悲哀。
不知道两百年后,会不会也有人喟叹本世纪的病毒、小猫因伤不治。
勃朗特三姐妹所处的时代: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兴起之前,女性,如果是农民家庭,下地劳动;工人——工厂打工,而小资产阶级家庭,没有提供给女性相应的工作的机会。女性的困境:经济不独立。而,独立的基础=经济独立。
勃朗特姐妹当家庭教师,介于主人与佣人之间的一种尴尬的身份,
夏洛蒂倍感歧视和孤独,她憎恨家庭教师这个行当,两次都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这段经历为《简·爱》提供了重要素材。
夏洛蒂的初恋:在布鲁塞尔,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赫格,这位来自穷乡僻壤,身材瘦小、羞涩内向的姑娘的倾慕之情,没有得到赫格的回应,带着初恋爱情幻灭的悲痛回到了故乡,全身心投入到所热爱的文学创作中,籍以寻求安慰和解脱。
夏洛蒂通过《简·爱》疗愈了初恋未遂——没有回应的恋爱只能叫未遂。
《简·爱》,带有自传色彩。
简:无依无靠,无钱,无门第,无容貌。
现在流行的玛丽苏爽文,女主是前三无人员,但一定要花容月貌,然后自然有一位多金多情的霸道总裁来拯救女主,让女主从三无一员摇身一变,有了依靠,有了钱,嫁入豪门自然也有了门第。
简爱,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女性。
人格强大,自尊,独立。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看简爱时,觉得太不幸了,在罗彻斯特上好的时候,她不能接受他,他残了穷了,她接受他了。
听吕老师讲课时,我还赶紧百度一下:罗彻斯特的眼睛?还好,剩下的那只眼睛复明了。
替书中人物忧天。
凭什么简爱就不能过点儿象样的生活,要一生苦楚?
吕老师讲到《简·爱》是女性独立的宣言,社会学上的意义突出,但存在缺陷,一些重要的情节安置在巧合上。
吕老师认为重要的节口需要有坚实的逻辑基础。
罗彻斯特的眼睛复明甚慰世人心,
简继承了一笔天外飞来的遗产,
甚让世人难堪——那没得遗产继承的大众女子怎么办?
没有遗产,就不配得到爱情?
那貌似偶然的桥段大概是夏洛蒂衷心之愿吧。
《简·爱》是一篇醒世恒言:价值=尊严+爱。
尊严:以经济独立为基础;人格独立在于选择和自觉。
感谢吕老师精彩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