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不是广告,只是就事论事,发点小感慨。
这是前几天朋友介绍的一家早教中心,我分别加了他们的两位老师,最上面的那位很快的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并多加了句自我介绍,下面那位过了会通过了我的请求。事情就从这开始了。
多了句自我介绍的老师叫Tom,我就顺着他的自我介绍和他聊起了天。早教中心就在我妈住的那个小区旁边一栋写字楼上,巧的是去年我做瓷砖销售有个大客户也在这幢写字楼上,一来二去,话题就多了起来,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教学特色,还搞清了他们的收费。我把这所早教中心和Tom推荐给我身边的宝妈们,我这个年龄段身边大都是准妈或者宝妈,我们感兴趣并经常关注的无非就是育儿,我的推荐获得她们的大力感谢。有了不少对这所早教中心感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的宝妈,我们约好时间去试听,并把这个新发现发至朋友圈,无形中为这所早教中心做了免费宣传。
每天都会看到Tom分享的早教中心的趣事,和孩子们的表现,还有一些他工作的小感悟,虽没有真正体验到早教中心的课程,却也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日常。我都会默默的一张张浏览着照片,看着欢乐的孩子们,想像我的宝宝以后的生活,那种初为人母的喜悦溢于言表,我每天都幸福的等待着做妈妈。当然浏览的同时不忘记点赞认可,遇到他们学校发的链接不假思索的转发。
而那个只是通过了好友的老师,一直僵尸般的躺在我的好友里,他也偶尔发点学校宣传或个人心情,对我丝毫没有吸引力。某天,我默默的删除了这个好友。
多说一句话的事,让Tom赢得了那么多潜在客户,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做销售的那些日子。
资源就是财源,我们常常埋怨到准客户难挖掘,客户难搞定。销售主管不厌其烦的培训,培训再培训,收效甚微,老板每天都带我们喊口号,背企业精神,讲销售牛人的励志故事,热血沸腾只能维持那么一会,冷却后的心还是很迷茫。我们不知道销售的秘诀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去看那些牛人鸡汤般的“金科玉律”,并没有结合自己的销售商品和自己的个人情况去对症下药。
日本电视剧《卖房子的女人》,女主角说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第一集,印象最深刻的客户一对医生夫妇,他们想换个房子,大一点,离医院进点。女主角先去客户家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观察他们家的布置,无意间了解到,他们的儿子以前都是奶奶带,夫妇二人忙于工作,后来奶奶去世,孩子无人照看,想搬到医院附近方便照料儿子。可儿子特别反对搬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女主角陪伴小男孩一个晚上,得知小男孩和奶奶的感情深厚,不愿离开有奶奶气息的家。
第二天,女主角把医院附近一所两居室的房子布置成有奶奶在的家的模样,房子小而温馨,带医生夫妇和小男孩来看房子,小男孩看到熟悉的环境好像奶奶还陪伴在他身边,高兴的手舞足蹈。还有一个细节,让同事站在对面的医院楼上与站在阳台上的他们对话,清晰可见,这也解决了如果爸妈加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的问题。小男孩同意了搬家,医生夫妇也非常满意新居。
不是客户问题多,难搞定,只是你没抓住客户的心理和他们最本质的需求。有时候多说一句话,可以和客户谈到很多题外话,从而了解到客户的喜好,工作性质,家庭构成,最近棘手的事情。有时候多留心一点,会发现客户不愿意透露的隐私和难言之隐,及他们内心最深层的潜在需求。
当我作为客户的时候,反而理解了销售的核心。客户不需要你把她当上帝,希望你设身处地,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她提出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单就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