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媒介扮演过不同的传播角色,做过文字记者、广播主持人、现场谈话主持人、主播、调查记者也做过人物访问记者。可以说作为一名媒介传播者,涉猎范围很广。曾经有一段时间曝光率是居高不下,很受大众追捧。
随着热度的不断攀升,柴静在某些人眼里已经不是真正的媒体传播者了。在他们心目中,柴静是“明星主播”,“文青”,”表演者”。在他们心里柴静已经是为了上位,出镜,无所不做的“狂妄之人”了。
一:基于柴静本人对人的好奇
在媒介里面,柴静在试着做各种角色,她本人说自己这么做是对人的好奇。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本来就快,因此每天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新闻,和被追踪的新闻人物。
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年代,柴静的心态是平和的。
柴静道:
就像大火烧荒一样,火一过,片草不留。但是火过去之后土壤里的东西关心的就不多了”
是啊,这个世界太嘈杂了。
有时候想静下心来思忖一下都很费劲,因为周围太躁动了。
在这个吃快餐,做快事的社会中,好像“工匠精神”是如此不受待见。
就像柴静不受某些人待见一样。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啊。”这种风气要不得啊。
二:找到真实.
柴静说:很多时候新闻其实是社会的伤口,你可以看到痛处,大多数人也就仅仅如此。
比如浦东机场留学生刺母这件事发生后,大多数新闻报道都一致批评这个孩子,说“骄奢淫逸”。不仅要给父母要钱,然后还把父母杀死,都是“孽子”这样的评价。
柴静说,她不太相信异常的人与事,她相信人人亲切寻常。她想找到事情最真实的一面,才会去做类似的题目。
但大家都是从一个想象出发,因为了解事实不足,,这不能怪读者,在事情不清楚的情况下,情绪特别容易长在上面。
有时候,我们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甚至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要尽量做到客观看待问题。
三:有些事情并不一定非要说出来。
中国有句古话:墨痕断处听江流。
也就是说在空白的时候听听大江滔滔的声音,人要学会反思,自省,然后才能成长。
人也是这样,你留出一些空隙,观众自己会把它补足。
有时候想把内心的力量爆发出来。
首先要问问自己,你内心有东西爆发吗?那怕这次可以,能次次都可以吗?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针对到每一件事情上,需要的是做到细致。
你注意观察一下你的周围,或者是跟你不在一个圈子的陌生人也好,基本都有一个共点:每一次的爆发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过程才能再次爆发。
我小的时候喜欢听许巍的歌曲,在多年后的今天,我突然发现,他每出一首歌,都会潜藏好多年,才会再次有新作品的产生。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需要“顿悟”,才能再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