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后遗症
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开学的日子。
接到上级通知,线上教学所讲内容, 一律都得重上。本想着这一个多月来,利用西沃白板制作知识胶囊的形式所上的课程内容应该问题不大。从学生们每次听课的人数来看,基本到齐;从学生发送的课堂笔记来看,大家把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课堂重难点都囊括在内;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情况来看,每天科代表如实记录打卡,只有个别学生作业上交次数不够。语文课不同于理科,知识的衔接性不是很紧密,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多月的线上学习的效果从学生成绩上并不能看来多大的差异。按理讲,可以继续上新课,然而学生回校后,大部分主动要求老师要重新来上,连班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做了深入了解,原来线上教学的效果并不是我们预期的结果。
当然,每个进行线上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这里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乡村初中,结合开学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检测总结,就有关线上教学的后遗症或者问题总结如下:
1、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知识胶囊形式无法监督每个学生是否真实听课,尽管可以看到学生进入胶囊的人次,但并不代表学生都认真听取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尽管学生的笔记记得较为扎实,但并不代表学生听课的效果。有的可能连课文都没读过。
2、线上教学没有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回归到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无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无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或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大部分是被动的,只是以“听和记”为主,学生究竟理解了没有,理解得怎么样,无法预知。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导致学生学了后还是感觉吃了“夹生饭”。
3、学生的自律能力不高,学习处于应付老师的状态。通过实际调查,部分学生反馈大部分线上学习时间是和打游戏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没了教师的监督 ,加之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听课、作业、早读等等都处于一种缺乏管理的状态。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觉性。甚至有些科目教师反映线上教学以来,学生的听课率不到百分之六十。由此可见,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很差。
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线上教学已经讲过的内容是很有必要重新来上的。但是,问题是,尽管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并不代表学生没有学,毕竟算是粗略地将三个单元的课文过了一遍。所以,在时间紧、任务重、教学情形特殊(学生课堂戴口罩)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对于线上已经讲过的课文,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删繁就简,长文短教,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优化课后作业,千万不要把学生已经弄懂的继续重复来讲,把学生已经做过的作业又进行重复练习, 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次教学的效果就无法保障。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还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周密筹划,精准发力,注重效果,提高效率,争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