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脸
文︱ 夏海芹
所有传统节日中,我最喜爱中秋节。为月亮而专门设一个节日,中国古人真是把浪漫做到了极致!
当然,最初中秋祭月,并不是奔着浪漫去的。
古人敬畏自然,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者是帝王,其祭场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这种习俗由宫廷传至民间,其它三个祭祀活动我不知去向,秋分祭月,则慢慢成了民间的重大节日——中秋节。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雨疏雨骤,月满月亏,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可是,中国人偏偏钟爱月亮,浩瀚诗海里,得有三分之一的诗是因着月亮写出来的。月亮的每个变脸,人们都给它诗意的名字。一抹弯月,唤它新月,“一钩新月几疏星”,是很好的意境。待一抹变为一道,就叫它峨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得一见倾心。
月亮的脸再稍大些,名字变为上弦月,香港歌手许志安,干脆把《上弦月》唱成了一首歌。然后,盼了一个月的圆月来了,浩月当空,俊朗澄澈,写它的诗句,是堆成小山的。
有人望月感性抒怀,有人望月理性推测。推测久了,就发现了规律,人们根据月亮的变化,总结出以月为单位计算日子的方法。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17岁的武亦姝对阵陕师大的陈思婷,决定胜负的方式就是“月”的飞花令。两位才女你来我往,依月诵诗。关键时刻,武亦姝说出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的这几个月,并非写月,而是写时间了,武亦姝聪慧敏捷,迅速说出这一串月来,博得满堂喝彩。
当然,对于普通大众,月亮是寄托情思的最好载体。
月亮底下,总有无数的人,天天思乡不回乡,日日思君不见君,思念随时会爬上心头,如何排遣?当身陷苦闷的泥沼,如何解脱?万般心事无人诉,明月千里寄相思。幸亏有月在,只需抬头,那月光照着我,也照着远处的你,只要想到你我能共赏一轮月,思念就有了依托,苦闷就有了慰藉。小小的月,承载了沉甸甸的相思和祝福,从古到今,抚慰了多少愁苦无奈的心灵。
爱月亮,更爱中秋月。
这几日微风无雨,月色柔媚,实在是天赐的赏月良缘。连着三天,夜夜带儿子出来看月亮。月色如水,虫鸣惆怅,连小孩子也安静,也不由得去背他所知道的月亮的诗!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月饼再怎样推陈出新巧翻花样,人们对它的兴致,却是一年年的递减。这样美丽浪漫的日子,这样蕴涵深邃的时刻,我们该给孩子怎样一份欢喜,让他们记住中秋,爱上月亮呢?
我在网上订购了月亮、星星、各色气球等装饰物,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吹气,绑线,粘贴,把家里布置一番。有了隆重的氛围,孩子就有过节的感觉。他应该会记住,在月亮很圆的夜晚,我们过了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我们的孩子在长大了有心事的夜晚,无论看见月亮怎样的脸,若能从中得到一份陪伴或一点快乐,我想,那应该也叫浪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