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起人生的迷茫感,似乎已经预感到未来的几十年里那一眼看得到的寂寞与无聊。上班下班,刷剧打游戏。原来在学生时代很少出现的颓废感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好像去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点volatility(波动性)”,统计出身的朋友说。我笑着说, “对于这种人生的无聊干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辞了工作,去旅行,寻找人生的意义,另一个是找一个男朋友两个人一起无聊。”
当时我忽然意识到,我脑海中对这两个答案的倾向性竟然是第二个。或许,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第一个解决方案的本质是去寻找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我们不会知道那个人生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沿着那条路走下去我们会不会一样的迷茫。就比如说旅行,在漫长的工作之后来个放松的假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但是如果真的出国旅游一两个月,大概也会感受到疲惫吧,在如果将旅行作为人生的常态,那么夜深人静自己在他乡是否同样会感到人生的缺失与疲惫呢?有些人飘的久了,就会渴望安稳;有的人安稳得过了,就会渴望激情;有些人激情过后又会渴望平淡中的感动。人就是这样不容易满足。之前有个段子:旅游是什么?旅游不过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到一个其他人呆腻的地方去。虽然是戏谑,但是却道出了人“不知足”的本质。可能有人说,这样每个人都收获了新鲜感啊。没错,但要让这份新鲜感持续下去的前提是,你在新的地方不会呆太久。如果每个人为了不平淡都需要每年搬家去一座新的城市的话,或许真的要仔细衡量下这份“不平淡”的代价自己是否受得住了。如果做不到,那么是不是就要想一下,此刻的“搬家”带给自己的是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自己追求的新鲜感是不是是自己负担得起的。
而第二个答案却是我在自己生活中见得最多的。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庭不就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拌嘴聊天,说些琐碎的家长里短吗?之前我总是在想,自己是年轻的热血的,可以不去过父母那样平淡的人生,结婚生子离我是如此的遥远,我自己还在苟且,有什么能力去给孩子一个不苟且的人生选择呢?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世上又有几个人是智商超群、能力非凡、身价过亿的呢?再放宽一点限制,按照2/8法则,世上有20%左右的人,过着另外80%的人艳羡的生活。那么,那20%的人里,是不是又有80%的人仰望着剩下的20%呢?如此类推,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永远都过着一些人眼中的苟且。如果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不想要眼前的苟且,每个人都有比自己更好的人来施与自己压力,那么,99%以上的人的人生都一定是悲惨的,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真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俯视众生。
那么,眼前的苟且到底是什么?我总是在想,生活就是在平淡中去找寻美丽。眼前的苟且已经是事实,我们无力改变,那么我们就在苟且中寻求幸福与满足感。今天路上的一朵小花会带来幸福感,事业、感情、自我,每一个维度上的自我提升会带来自豪感,今天的生活并没有比昨天更糟甚至都可以带来一种满足感。被生活压迫的我们会面对无数的妥协与牺牲,唯有不断去开发一颗敏感的感恩之心才能让生活过得快乐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