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和60年代的人,生活在这两个人身上经历了时代的许许多多的大事。他们出生和成长的时候,经历了瓜菜代时期,就是说没有吃的。在他们的心理上什么时候吃都是第一位的,要让人吃饱吃好。
他们的子女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也很享受50年代和60年代的父母能给他们变着花样做出好吃好喝的,但工作的繁忙和外卖的丰富,也促使他们不太经常回家去吃父母做的饭菜。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面生活着,我的兄弟姐妹有四个,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聚在一起,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同吃一桌饭,当然有第三代第四代喜欢吃的,也有他们不太喜欢吃的。
今年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面,我们家庭聚会没有促成,也算是我们与时俱进比较早一点,听党的话听组织的安排,但是我也很感慨,正因为我们有这个好传统,所以在家里面囤了许多好吃好喝的。
今天听了一本书,是一本关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书,名字叫《战后日本经济史》。
作者野口在书中谈到了对日本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的一种经济制度——1940体制,作者认为这个体制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制,因为在日本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对国民的思想也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比起在制度上进行变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影响。
然而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不是万能的,他都要被时代所完善、改进,甚至是冲破、淘汰、抛弃。
应该说日本1940体制促进了社会发展,凝聚了一代人的精神,形成了社会思维的定式。比如,在1940体制下曾经给劳动者安全感的终身雇佣制,大企业论资排辈的年功序列制,在重工业时代的确是非常好的制度,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就可以全心全力工作了。
实际上,那个时代的员工也的确是为了工作可以竭尽全力,甚至可以说是无私奉献。这让我想起我们父辈一代的忍辱负重和精神风貌。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已经和当年截然不同,讲究的是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而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的思维模式也渐渐变成了一种鼓励偷懒、消磨斗志的思想,什么都想依靠组织,有什么不满都觉得是“组织没有照顾好我”。
是不是你觉得非常熟悉,在我们身边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有这样的人,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也会有这样的人。
本书作者野口认为,这种头脑里的1940体制如果不摆脱,那么日本也无法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我想到了目前我们的生活,有人说穷人的态度是:怀疑、抱怨、拒绝;富人的态度是:支持、理解、配合。
我不想用扎心的词:穷人富人,但我更愿意用懂道理的人和胡搅蛮缠的人。
现在不是追查责任的时候,现在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战,一起战胜,打歼灭战的时候。
多少人用生命在保护人类,保护你我,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吗?什么还比生命更珍贵?
其实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每个人身上都有,只要我们能与时俱进,就会冲破思想的禁锢,丢掉曾有的恶习,拥抱新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生命为前提,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