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害怕拒绝
1.害怕拒绝别人:
“老好人”模式就是害怕拒绝别人,如同事几次跟我分享,她又拒绝了别人,很小的一件事,她就很开心,但对她来说,真的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老好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害怕拒绝别人,但一旦拒绝,就很生硬,让别人很不舒服,而这种生硬,实际上是在保护内心那个怕受伤的小孩。
老公的请求,我是可以拒绝的。告诉他,我没能力,或者不想,他会自己再想办法。但是我不敢拒绝,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了,接着就是不开心。两个人的关系就在这样的循环中始终没办法好转。
2.害怕被别人拒绝:
这个词让我想到四件事:
第一件是大概4岁那年,父母带着我进城玩。吃过饺子后,走出来,我看到公路对面有卖太阳镜,我想要,跟母亲讲,还不敢直说,含蓄地告诉母亲,我看不清对面的数字,然后才敢说想买太阳镜。但是母亲直接拒绝,说我骗她。
从我那么含蓄的表达就可以看出来,从小被拒绝是常事。
第二件事是7岁那年,弟弟要拍半岁照,全家人收拾打扮要去拍照,我看父亲高兴,就用动作表达我的想法,我用涂口红的动作表达我的需要,父亲以为我要刷牙,我说不是,是想涂口红,父亲当即来了一句“我给你一巴掌!”
于是,一切美好被父亲一句话化为乌有,那次拍照我整场都不开心。这句话如魔咒,长大后我也很少化妆,并非天生丽质素颜也很美,而是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强。
第三件事是上初中的前一个晚上。我整理上学要用的用品,拿到小镜子的时候,父亲在旁边来了一句“不要和男生说话。”我在旁边弱弱地答应了一下。
但内心很清楚,父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要早恋”。
于是,这句话又像魔咒一样,初中几乎每个和我坐过邻桌或前后桌的男生都对我有好感,有直接表达的,有默默喜欢的,我一边享受他们对我的喜欢,一边一个都不敢喜欢。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父亲那句话,同样施了魔法。
所以,我的男性普通朋友很多,但是两性相处,我一直都不会相处,因为恋爱谈得太晚,太少。
第四件事是初三。我成绩下滑,没办法选择考美术,但是学费比较贵,在90年代,2000元的学费着实不少,但我家还是能承担得起这笔钱,如果站在乐观的角度看,我能通过美术专业考试,考师范问题不大,这2000元也是值得的。
但是当我提出来的时候,我现在依然很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的表情,她很不愿意,直接说我报了也考不过,但是钱给我了。
结果就是,我真的不好好学,专业没过。
四件事写下来,让我明白,父母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这只是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相信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被拒绝。
所以,养成了我不敢或不会直接表达自己需要的性格,这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大的困扰。
不敢表达的背后有这样的声音:我就是表达出来了,你们也不会接受,你们也不会允许,你们也不会同意。我说了和没说一样。
二.讨好模式
因为你看不见我,所以我要讨好,我讨好了,你就可以看到我了。
这是无数人的死循环,包括我。
小时候,我就过度付出,这种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已经在几年前将我拉入深渊,我从深渊里爬出来的路艰辛又痛苦。
但深渊之后还是深渊,因为模式我并没有彻底改变。
只付出,不收回,就会被掏空。想像一个被掏空的躯体,她是无力的,是空虚的,是绝望的。
每年冬天,我情绪就会反常。这是很好的反思时机。
虽然今年为了预防自己抑郁,进了写作训练营,为的是自己能做一些有成就的事,和一群优秀又有能力的人一起,可以让自己更正向积极一点。
这多少帮助到了我。但是背后的问题还是需要清理,毕竟写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要去直面和解决。
之前的我,要付出,才会被看见;但是现在,不用了,现在的我,我不付出,老公也同样会爱我,并且,我如果能让他明白我的苦,他愿意反过来为我付出和努力。
但恰恰是我的固有模式,阻挡了他成长的脚步,让他在我这里没办法成长。
这是我昨天做咨询收获到的几个关键字的文字反馈,下面要做的就是有机会做长倾听练习,处理内心这些创伤,一些创伤需要一点点清理,直到脓包不再有,才能真正疗愈,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