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

拖延就是明知任务摆在那里,却迟迟不去行动,不去执行。

拖延分为真性拖延和假性拖延。假性拖延有些人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合理的心理现象。他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没有想透彻,而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这对于一项大的且回报遥远的任务来说,时间上的拖延是让想法更完善。但对于短期内必须要执行的任务来它就演化成纠结。产生纠结的原因之一是对这件事情没有想通想透,而不知从何入手,心里的行动意识很强,但由于没有想清楚,内心阻力越大,从而导纠结、焦虑、疲惫、痛苦。

产生拖延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从表象上来看,我们会认为拖延就是因为懒。实际上懒是一种行为特征,而拖延是一种心理特征,懒和拖延之间有交叉的地方,但两者并不等同。加拿大的斯蒂尔教授曾提出「拖延公式」,提炼了跟拖延最有关系的四个因素:信心不足、意义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

信心不足导致的最直接的拖延就是〔瞎忙拖〕,也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指对于次要任务做得风风火火,而主要任务却纹丝不动,自己心里明白最主要的那项任务还在那里。可能是因为难度过大,无从下手而选择回逃避。

意义缺失可分为两层,一层是指执行任务的根本动力消失,另一层是指执行任务的目标价值消失。尽管如此,这项任务又是现实所面临的必需完成的。暂时的拖着,最后都要完成。

冲动分心可理解为目标不清晰,态度不坚定,方向不明确。做事拖拖拉拉。

回报遥远形成的拖延可理解为不坚持,没有合理分解任务。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也看不到拖延所带来的损失。归根结底,这项任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何克服拖延?

有种观点是立即行动。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简单的事务性的行为,比如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它所对应的是懒的症状。

思考+任务分解+时间管理+立即行动,会更有效的克服拖延。时间管理是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有时间限定,思考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我们的思考是建立在认知上的,短暂时间内没有新知识的补充,我们的思想不会有很大改变。否则容易演变成冲突行拖延。将任务分解为小目标,规定时间内完成,既看得见成效,也能激励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让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消除心中的焦虑与不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有过这种体验吧,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我们会做任何事,就是不会去做我们明白的自己该做的事。莎士...
    大为君David阅读 5,151评论 38 107
  • 现在,拖延症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上的一个极其常见的现象,表现为我们经常知道应该干什么却无力付诸于行动,它是我们意志力不...
    龙荒阅读 2,606评论 1 37
  • 前几天一直在听时间管理的拖延症,今天看到脱不花的清单,对照的看起来收获:1、分解任务, 集中精力,快速完成肢解任务...
    CSir205阅读 961评论 0 0
  • 拖延症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一个极大困扰,很多工作和学习 计划因此无法完成。 1、一个基本事实:其实并没有一种叫做“...
    古余儿阅读 725评论 0 2
  • 年华老去,是必会经历的人生。生命本就是在倒计时的。谈岁月,总是让人伤感,挣不脱,又放不下。 容颜枯槁,想想,也会害...
    沉醉晚风阅读 393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