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放是依据依照的意思,依于利去做事情就会多怨。怨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自己多抱怨,当我们求之不得的时候就会多抱怨,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以利益为先,求之不得自然生怨。举个例子,我们在工作当中总觉得我们的付出很多回报很少,我们就会抱怨;比如说在做生意当中,我们觉得顾客总是很难满足,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我们的利润太低了,这个时候就会生抱怨;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的,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每天在外辛苦的奔波很辛苦,就会抱怨,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我们如果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我们觉得自己很辛苦,这个时候也会生抱怨。
只要是以利益为出发点去做事情,就很容易生抱怨。利的范围很广,不是说只有金钱才叫利,我们渴望别人多付出这也是利。只要我们以利益为出发点,就会让自己生出来无限的抱怨;第二个方面,别人也会对我们生抱怨,比如说我们不停地要求公司给我们升职加薪,对方就会生怨;与朋友相交,我们总是对他要求得更多,对方就会生抱怨;夫妻之间我们总是觉得对方可以对我们更好,对方要付出更多,久而久之对方也会生怨恨。当我们不停地在依于利而行的时候,我们自己会生抱怨,其他人自然也会对我们产生抱怨,产生怨恨。
我们应该依据什么去行事呢?《论语》当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我们来回顾里仁篇第四,我们可以依仁,“好仁者,无以尚之”;我们可以依于德,“君子怀德”;我们可以依于义,“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都是不分远近亲疏的,只看合不合义,合不合礼,合不合道,合不合适。当我们依于仁义道德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生怨恨。
我们经常引用《中庸》的一句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当我们懂得不停地修正自己向内求的时候,就会没有怨恨,不怨天也不尤人。夫妻之间相处我总是在想我自己哪里有做的不足的,我怎么会生怨恨呢?在工作中,我总是在思考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怎样为这个团队贡献最大的价值,我怎样可以服务好我的顾客。这个时候就是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我不断地提升自己,自然就会升职加薪。如果我们足够优秀,别人怎么可能看不到呢?即使别人暂时看不到,你要相信天道循环的规律,有智慧的人一定看得清楚,自然会有人来找我们去为他做事情。我们和朋友相交也是一样的,我们不再渴望得到的更多,我们不再去依于利而行,不再是永不满足的,我们不停地修正自己,不停地向内求,让自己更有仁德,更合于道,你不用去争任何事情,也就不会产生任何的怨。
当我们内在变得足够好的时候怎么还需要和他人争呢?我们向内求,不断地依靠自己的内在,我们就不生怨恨。我们不再为了利益去做事情,而是求自己内在的仁德,求自己内在的义,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正己的过程,正己则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