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很幸运,从小学到大学,四个阶段,遇到四位如母亲一样的女班主任老师。从她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逐渐感知到女性特有的美与力量。
1. 大学
前年,大学毕业三十年周年同学聚会,再见班主任专家教授张老师。
银白短发,身板挺直,满脸笑容,声音依旧那么清脆高昂。八十二的她,上着红色小方格短袖,下着浅灰色长裤,还是三十年多前当我们班主任时的干练模样。
大三之前,是没有实行班主任管理的。当时处于特殊时期,为正确引导学生,保证我们能顺利完成大四学业,学校决定给毕业班配班主任。
张老师回忆,一生只当过两次班主任,上一次早在文革期间。虽然当我们班主任只有一年时间,但我们班在她心里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当时在老师们的眼里,我们班是系里最活跃的班,31个同学大都调皮,聪明,成绩好,主意多。当然坏主意也多,用老师的话说,“名堂搞尽”。
面对这样的班,派班主任时,时任系主任的张老师,决定自己亲自来担任。
张老师作为系主任、专业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讲授专业课严谨认真,当班主任也是高度负责任。她严如慈母,我们班特别是几位调皮男生,让她费尽了心。
毕业三十年后再相聚,张老师还能叫出我这个好学生和那些“坏”同学的名字。
我应该算是好学生的。大四时,按三年成绩总各排位,只要求前十名同学写毕业论文,并做论文答辩。其余同学写一份调查报告就可。
我和芝两人一组做实验,写论文。内容是高砧抗寒,是张老师的研究项目。
当时做了整整一年的实验,每月定时取一次样,做一次分析。毕业论文顺利通过,实验结果也与老师的理论相符合。
其实,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张老师的宽容大度,和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态度,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因为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出了不小的错。
有一次忘了调实验室设备,造成样品温度过高,烧掉了样品,也烧坏了设备。那是八十年代呀,设备之金贵可想而知。我们被负责实验室老师的态度吓得半死,连夜去张老师家做检讨。
张老师的威严师生众所周知,我们去的路上就做足了挨批的准备。但张老师听完检讨,微笑着说:“下次注意,赶紧回去休息,明天重采样品,补上数据。”
上次跟张老师提起这个事,她说忘了我们犯的错,但记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引用了我们的实验结果。
三十年过去,老师依然记得引用学生的实验结果!当时,感恩、感动、敬佩之情反复在内心涌动,禁不住热泪盈眶......
毕业后,所学专业知识几乎没派上用场,但一刻也不忘认真、严格、严谨身宽容。
2. 高中
当年高考,正值第一个教师节,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就毫不犹豫选择师大生物专业。
因为当老师是我的梦想,而高中的班主任马老师,让我深深爱上了生物课。
只是可惜,因为第一志愿被人替换,没能上师大,不过去的第二志愿学校倒也与生物相关。
在我们那个算边缘的乡下高中,说起来真没几个课讲得好的老师,大部分课程靠自学加苦学。
而马老师是“老牌”师大本科生,因为出身不好,下放到乡中学教书。马老师的生物课上得非常生动有趣,经常带领我们做生物实验,生物知识学得快,也记得牢。
马老师,身体不好,眼睛高度近视。但她每天热情饱满,讲课声音宏亮。
印象深刻的是,班会上她常常提醒女生,长大嫁人不是唯一的路,要好好读书,试试靠自己努力,争取走出去。
马老师用丰富的生物知识,引导了我大学的专业方向。女人当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马老师身体力行,我深受影响。
3.初中
上初一,班主任文老师,教我们数学。
在小学生的认知里,教数学的老师必定很历害,很严肃,觉得应当是上了年纪的男老师,
而文老师,年轻女性,又那么漂亮。短发,白肤白,看起来很温柔。后来想到,她的样貌与邓丽君有几分相似。
其实文老师非常严格,火气也大,学生都怕她。上数学课班上鸦雀无声,反正谁也不敢开小差,否则听得文老师一声吼,你立马自觉站起来罚站。
文老师是外乡人,带着三个孩子,母亲同住,还带有两个侄儿在我们那个中学读书。
记得两个儿子特别调皮捣蛋,小女儿娇滴滴的总是哭,文老师经常烦燥易怒。而她母亲总护着几个小孩,文老师急燥得涨红着脸落泪。
见此情景,同学们会自觉乖乖学习,使劲大声朗读,生怕再惹文老师发怒。我们的认真学习,也许会给文老师些许安慰。
从文老师那儿,我感觉到女人生活的不易。而我一直数学成绩好,应当得益于初中,在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打下扎实的基础。
4.小学
小学一二年级班主任李玉梅老师,是唯一住校的公办教师。也是我至今记忆清晰的老师。
因为三年级以后没有固定的班主任,今天是张三明天是李四,全是村里人代课。而且怎么上的文化课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各种劳动课场景。
李老师中等个子,披着齐耳短发,爱笑,笑时会露出上边的一颗金牙。她的头发没有像农村我妈她们一样,用发夹往两耳边向上固定。当时的我,觉得特好看。
李老师带着一双儿女。女儿王小平,跟我同班,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长长的辫子,非常漂亮。
小平有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边手脚不方便。小平自尊心强,特爱哭。李老师温柔地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小平。
小平的弟弟小杰,标准的帅小伙儿。后来看到画报上的小男孩,总会想起小杰来。
李老师与我妈相好。可能是一个村子里,没几个像我妈那样识文断字的妇女,她们能说上贴心的话吧。
记得李老师带着小平小杰去过我家好多次,每次我与小平都玩得很开心。
有段时间,我手腕处长个大脓疮无法上学,李老师每天上门补课。我学得也快,每天都得到夸奖。
大学毕业上班后,偶然听说李老师在县二完小。我去看她。当时见到李老师,她不幸患了青光眼。问及小平,得知小平已去世多年。小杰单位倒闭没了工作,李老师拉着我的手,要我帮帮小杰。
当时刚毕业的我,看到老师的样子,很心疼感慨。知道自己帮不了小杰,只能不停地流眼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李老师的写照。
李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学文化知识是她启蒙。对美好生活向往之心,也是由她启蒙。终生难忘,感谢李老师!
齐帆齐第2期28天(18)篇2364字,累计274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