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场景是否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
面对着满满一柜子的衣服,却还是常常发愁没有衣服穿。
网上购物时,因为“满99包邮”、“三件八折”、“满200减50”等各种促销或优惠政策,而买下了很多自己其实不需要的东西。在电商周年庆促销的时候,囤积了大量的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够用好几年了,一直放到过期都没有用完。要找某样东西的时候,发现家里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堆的到处都是,就算添置了新的柜子和收纳物品,还是很快就被新买的东西塞满。
我们经常会疑惑,为什么自己明明不是真正需要,也算不上多完美的商品,当时咋不管不顾地把它搬回家了呢?面对家里堆积的越来越多的东西,想找最需要的东西总是大海捞针一般,当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是把东西分类收纳起来,还是下决心扔扔扔,然后再继续买买买?
我们分类收纳起来放进整理箱,东西并没有减少,等再翻箱倒柜找的时候又会让家里越来越乱,增加收拾的工作量,分类整理看起来起到了效果,但是好多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却依然占据着家里的空间。扔扔扔,再买买买,看起来旧的东西是走了,但是新的东西又开始囤积起来,为了扔而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最终还是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提到一个方法就是断舍离的收拾法。《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筛选出当下适合自己的物品,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学习了今天的片段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对照关系轴和时间轴两个维度对物品进行筛选,逐渐“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事物的执念。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这个片断讲述的是断舍离式收拾法的概念,一种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判定东西的必要性来筛选物品的收拾法。断舍离其实很简单。“断”就是断绝那些想要买回家但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家里堆得到处都是的破烂儿;“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日常的收拾是什么呢?日常收拾只是把物品归置好、整理整齐,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却从不考虑这个物品跟我有没有实际关系,我当下是否需要;
而断舍离式收拾法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我们要自我觉察,这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我现在还喜欢吗?它现在适合我吗?它是否配得上我,我当下还想继续用吗,进而对物品进行筛选取舍的过程。
断舍离式收拾法的要点就是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物品是不是现在需要的?(时间)
而日常收拾的要点就是以物品为中心,只是把他整理归类收拾好,方便取用而已,不用管是不是现在需要。
我们从断舍离式收拾法的概念和要点可以归纳出断舍离的核心步骤,我称之为筛选物品的灵魂拷问三步法:
第一问:问关系
丢东西犹豫不决、无法判断时,问自己3个问题:物品不见了,我会愿意买同样的物品吗?搬家的时候我会愿意带去新家吗?如果能再次选择,会买这件物品吗?
第二问:问时间
是当下需要的吗?现在用不上,什么时间可以用上?3个月?6个月?半年?
第三步:做决定
根据关系和时间,作出结果性动作,对于已经有的物品可以做出或保留或丢弃,或捐赠,或送人,或转卖的行为。对于没有的物品可以做出或购买或不买的举动。
断舍离不仅适用于物品,我们在行为、思维上,也应该减少外界干扰、删繁就简,学会专注,也适用于自己的社交,在社交方面,我们也应该放弃低效无意义的社交,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的社交和关系上。 而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入门级的断舍离——从物品的断舍离开始练习。
生活正是有了反思权衡后的舍弃与放下,才会在庸常的物质生活外,邂逅更加迷人的精神世界。丢掉不重要的物品,扔掉看得见的东西,就能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古语有云:“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若果一念清明,则淡然无欲。”
成长,是给生命做加法,但一个人的成熟,是从学会减法开始的。
当我们开始简化自己的生活,清空内心的负累,就能洞见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