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吴国珍老师邀我和伙伴们五月时聊聊《教学勇气》,有点意外,记得原先熟悉的于松平老师和时朝莉同学应该在前面分享的。但还是应了邀约,我喜欢把自己逼入这种“绝境”。清明又至,在这个乍暖还寒时分,我很容易陷入虚无。有人说“清明”日清洁明净、万物歌吟。如果找点事情做起来,或许会踏实一点,心安很多吧!
“梨花风起正清明,你在思念谁?”我想念那些在生命中存在又消失的每一个。内心世界总是在不知不觉间以罕见的深度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教学勇气》这本书于我有何意义?它将凝聚起怎样的一股力量?我会和谁一起以怎样的方式来分享我们的阅读旅程?我不知道。三月应承的时候是决意和彩虹花整本书团队的小伙伴一起读这本书的。但繁杂的授课任务以及《如何共读一本书》的“烂尾楼”事件让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春分后15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历书上是这样写的,就清明这几日来说,正午的阳光,给人一种夏日的错觉;而晚上的凉意,仍要厚厚的被褥才能抵御。在朋友圈和几个群发了招募,陆续进来四十多个人。心里甚是欢喜,好像团队组建也不是太难呀!但历经两晚共读后,团队成员剩下了28名。除却一名同学幡然自省主动退群,其余都因旁观被我毫不留情地请出了。退群的友人感慨地说“抱歉!让您看到一个真实的我:渴求总是很多,能把握住的却是很少。感谢有您!”
省思自身,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直觉得作为教师的自己还不够优秀与专业,曾经加过很多相关的教学群,也主动加起很多教学领域的专家达人。近些年,却更愿意做减法了。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项目学习,比起向外拓展, 现在的我更愿意聚焦自身。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里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就像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上,处理川流不息轰鸣而过的交通车辆,在百川交汇处“编织联系之网”。当我们试图把自己及学科与学生相联系时,我们会使得我们自己,还有学科,都容易受到漠视、评判、嘲讽的伤害。
谁说不是呢?想起2010年初一度喧嚣的组建班级图书角事件,事件中的当事教师委屈莫名“我为了推动班级小孩读书错了吗?”又想起组织孩子晨跑时遭遇“安管办主任”的劝诫:安全重于泰山!万一哪个小孩出了问题谁担得起?还想起开学前夕自以为深交的在中学任教的友人发来短信:你教某某班吗?我同事的小孩还请你多照顾!我告诉她你很优秀,相信你能把他们带得更好!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回上一句:我对自己并无信心。但对孩子们永远相信。
我勒个去!随时奉献一颗真心给别人是愚蠢的,然而也只是事后诸葛罢了,这位好友的友人给我挖了一个巨坑。而我不知道那时候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听话那么不懂拒绝。学校安排我接手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四年级新班。无法料想一夜间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拒绝,六十多人的班级差不多报名了二十来个,也有个别家长事后表白:我被一个女人挡在门口,不让进来报名。这些善良又盲从的人啊!这些可怜又软弱的人啊!
六十四个人最终就是始作俑者未来报名,其余人陆续到达。而一颗破碎的心一个被伤害到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她的心灵。始作俑者携子离开这个学校只是“瞒天过海”的招术,通过某种渠道,最终夙愿达成——转到了平行某班。这位教师开始不断抱怨,她越发暴躁,憋着一口气的她在赢得孩子心的同时,却在过着分离的生活。她不能认同刷题取得的战绩,却把“大试卷”唤作“打怪兽”,鼓励孩子们在课间“打怪升级”。“体验是要冒险的。”帕尔默说得没错。某日一个学生一次一次又一次调头讲话,她甩手就把书拍到了这个孩子的脸上。然后就是家长不依不饶,这个教师迎来了被停课被代课的日子,辗转于一年级、四年级……
后来她的办公桌放在了图书馆,因为美术教师的突然离职,她被要求代美术课。无数同事笑盈盈地用艳羡的语气说:“你现在可舒服了呀!”她亦陪着淡淡一笑,然而只有我知道她内心的撕裂和痛楚。“当寻找我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时,我找到的并不都是令人自豪的、光彩的东西”她全情投入到“彩虹花整本书阅读课程”中,她想念从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时光。没有人要求,她认真地备课、做课件,再推翻,又重来。她不再抱怨老朋友给了一个烂摊子,她在这里慢慢疗愈,逐渐找到为人师者的价值感。她被乡村孩子们喜欢着,她被乡村老师们爱戴着,她成了别人的“阅读导师”。在这个三月,在河北省教育厅承办的三地阅读会议上,她甚至以“专家”的身份在一千多人的围观下上了一节阅读公开课。
走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她蓦然惊觉,危机就是转机。“当我回想起相遇于那些形成和揭示我的个性的事物的时刻,才知道发现自我有时是让人尴尬的——但是它们也是真实的”“在教学方法和技巧背后,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何谓自身认同?书中说: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何谓自身完整?帕尔默说: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所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是啊“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怎样去认识自己的心灵深处。”荣格的这句规训倒是和帕尔默不谋而合。
故事果真是描述这种真实的最好方式。去和真诚的人彼此交换故事,去和认真的人互相启迪。聆听着“勇气更新中心”群友们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他们深深感恩曾经遇到的那些大地良师。而我则用帕尔默的话分享:心灵引导是个相互的过程,不仅学生要遇上合适的导师,导师也要遇到合适的学生。“心不唤物物不至”,稻盛和夫也说过,我们的人生、社会和世界是由内心不断思索描绘而形成的。“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在教育里面,人是目的本身,人永远不能成为手段。我相信:生命本身,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一个动听的故事,一个永久的传奇。
梨花风起正清明,感恩有你!四月一起共读《教学勇气》的小伙伴,这静静的夜里有什么呢?在每个人的故事和回忆里秉烛夜游,我遇到了那些爱和温暖。我们是讲述故事的人,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张丹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想说:亲爱的,你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