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拆书帮筹备分舵群
2015年12月4日
暂且不论观点的正确性,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探讨的精神。
不在于我们读了多少书,拆了多少书
而是在于有没有产生我们独立的思考,有没有真正产生自己的A2,并且自己去落地执行。
这也是年会上把超人都吹下墙的李大夫分享的:
学-思-行-学-思-行 的反复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成长才会像小草一样萌芽
共享之
下为转帖内容:
Dear:
微信群"拆书帮--建立新分舵--想法孵化群"的聊天记录如下:
————— 2015-12-4 —————
春哥 上午7:23
已经加入拆书帮很久了。我觉得一个人成长,反思与总结是个关键。我希望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谈谈RIA的体验与自己的见解。如果有人愿意可以联系我,我们一起探讨RIA在实践上的应用。我觉得对RIA有独到见解不是什么大逆不道,能服务于实践就是好办法。
谈谈我对RIA的见解。
我加入拆书帮就是想怎么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着眼于知识与实践两方面。我觉 得RIA拆出来就是来服务于实践的。
I方面
(1)首先要总结作者的大意,了解作者写这个的目的或者情境。如果认为作者在无病呻吟 ,说废话。很可能对作者所面临的问题理解不深刻。这个时候就要用到A1,尽量联系自己, 或者通过比喻来理解作者的感受。就好像以前说的,你说桃子甜,到底什么个甜法。不用比 喻、类比还是不知道。
如果认为作者说的狗屁不通,可能是作者在某种情境下,是对的。但是你读的时候想象的情 景根本不是作者的情景。这个时候就不要表明上认同或者内心否决作者的想法。要为作者找 情境。
(2)对片段追根溯源。就是问为什么。这也是何利芳提出的拨洋葱法。就是在习以为常中 ,找到根本。牛顿、瓦特一个问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一个问为什么壶盖跳动。于是就有了万 有引力与蒸汽机。
(3)联系实际,如果不联系实际,它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很多书上的东西逻辑上很有道理 ,但是一旦联系实际就漏洞百出。完全不考虑照搬就会出问题。当然A2也有你怎么用,但是 很多时候都没有联系你以前的那个背景经验。
A1方面
我觉得A1的用意主要是
(1)深刻理解作者的感受;
(2)可以理解,并且记住一些知识点。我在读专业比较强的书上深有感触。有时候自己一个 例子就能记住这个知识点。比自己复述或者背诵好多了。当然这可能会有你对知识点理解有 误差。
(3)还有一种我没有实践。很多东西可以做类比,并且可以从类比中获得一些感触。你来对I 做比喻,会怎么样呢。
A2方面
我觉得A2就是一种实际操作明细与预盘。这就要不断的考虑各种可能有时候要推翻重做。如 果实践成本低,知识点小。就可以稍微思考下就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如果实践成 本高。就必须要不断的预盘。
春哥 上午7:23
长沙会员刘国辉的分享
熊赳赳(徐健 ) 上午10:59
@春哥长沙筹建负责人 小伙伴的思考很深入嘛。开始寻找便签读书法各部分的意义了[强]
熊赳赳(徐健 ) 上午11:01
我个人对于A1的感触会最深,因为有好多时候,我以为我明白了这个知识点,而当用A1的案例去匹配时,总是会发现有特别别扭的地方,那时我就再换一个案例,然后直到找到合适的案例
熊赳赳(徐健 ) 上午11:02
而不断换案例的过程,就是我自己在探索知识点边界的过程
熊赳赳(徐健 ) 上午11:02
发现有别扭的地方,我会回到原文,找是哪里没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