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用心积累,语文就在身边。记得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建议时重点提及“积累”二字,让人清晰意识到,积累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每个学年都有教师论文要写,但是每一篇论文写作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在我们教学一线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对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的总结,对答题方法的指导、时事热点的思考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好素材,再经过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精心思考,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然而对于课堂,平时的积累质量和数量影响着课堂的优劣。
我的阅读体验
书中魏老师提及:对于阅读想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在想,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的认识和见解,读书的实用价值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水平不知不觉有所提高,现在的社会,大数据时代,阅读的方式各式各样,阅读也在发生着革命,传统与的正襟危坐式阅读正在被马桶上的阅读、公交车上的阅读、移动互联网视频,和开车时广播听书等碎片化阅读方式所超越,书籍正在被这些新兴的阅读方式冲击,魏老师喜欢看书,看视频和电视节目、听书等,相比之下听电台和广播,用电子书APP进行阅读,买书籍都成了我平时最喜欢的几种方式,电台中“喜马拉雅电台”“企鹅电台”“心理FM”等是我最喜欢的,APP的话比较喜欢喜欢“鲜果读书”“掌上阅读”“读者”等,让我深有感受,阅读的碎片化和多样化确实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降低了阅读门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我喜欢阅读,碎片化阅读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我更爱阅读了。
文科老师应该读什么书
在看《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之前,文学类书籍是我的最爱,其次是哲学类,然后就是教育类,最后一个和专业因素挂钩,而魏老师在文中提及:认为只读文学的语文老师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就心里暗暗窃喜:幸好,我还喜欢哲学,我明白而这也远远不够。那我们作为文科老师要读哪些书?各个领域都可以涉猎,不期望成为专家但可以了解一些常识。书中列举:经济学中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等;哲学中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等;思想类刘易斯的《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书本168~173都是推荐书目
附在书本168-169的书目推荐理由
拒绝谎言,自由思考
曾经听说过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幸福感,为什么呢?医生这伟大的职业,面对的是病人,打交道的是细菌病毒;律师这帅气的职业,面对的是纠纷案件,打交道的是法律条文;而教师这平凡的职业,面对的是学生,一群朝气蓬勃,有活力有思想有生命,不断成长的个体,打交道的是人的心灵,这样有意义的事情难道值得有幸福感吗?一路走来,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发现遇到一个好老师,遇到一个真正帮助你正面成长的人,是终生的幸运。所以这也就是魏老师提出的:一个好老师,除了应该具备学科专业素养以外,还应该有这样一点追求:拒绝谎言,自由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文本。现在很多教育都会把说谎当作一种习惯,把准确理解文本最终变成准确理解上级意图并加以实施,也就是李慎之先生之前批评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病:缺乏公民教育。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只有理解、贯彻、执行。有信的教育,而没有疑的教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成长起来,不敢运用理性,显示理性,而是从众心理作怪,让学生运用理性,老师首先要自我启蒙,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但这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和计划来做事,拒绝谎言,自由思考,有信有疑,让理性运用在课堂之上和生活之内。
聊天是优雅的学习
现代人的生活,基本上都喜欢聊天,我也不例外,聊天是一种生活乐趣,聊天可以让你分享,聊天可以让你了解,那聊天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和教育教学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没有直接关系,却有间接关系,聊天,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人和事的态度,会发现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可能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的不足,不要拘泥和谁聊天,圈子内的人或者圈子外的人,都能让你有所收获,圈子内的人聊天,聊对方擅长的领域,在这个过程,能够吸取很多对我们自身专业有实际用处的东西,精髓相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聊天,在志同道合的圈子里,能够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和不同的人聊天,会有不同的收获,内容不会重复,在这个过程,思想会呈现螺旋式上升,也会让你的思维能力逐渐上升,可以在圈子外寻找其他话题,也可以在圈子内继续灵感的碰撞,聊天就成了优雅的学习,正面的聊天是促进自身成长的教育。
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习惯
要把事情做好,脑袋就要思考,要把老师工作做好,脑袋就不能闲着,哲学上所说: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上课这个行为就是存在,而上课之后的反思就是意识,每次上完公开课,脑子里都会折腾,思考,刚刚的每一个细节,一直到折腾不动为止,我觉得这样的过程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习惯于把问题想的比较透彻,就不会觉得累,你会哭的这是在做智力训练,当你讲课的时候,与学生的对话过程就能敏捷发现学生观点和言论致命的缺陷然后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引导,这是老师最重要的教学机智,我喜欢发呆以前觉得这是在放空自己的思想,现在是想事情想的入神,联想一些看法和观点,这时其实已经产生了思考,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对书上的观点进行思考,对别人说的话进行思考等等,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琢磨成了兴趣和爱好,对于得心应手地驾驭开放式课堂就会显得没有那么困难。
怎么培养写作兴趣
一直以来我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总是想把经历过的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阅读,不论是以书籍的形式还是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但是,往往很多时候一闪而过的灵感,需要在重要的时候让它清晰,及时拓展,以文字的形式存留下来也许就构成了写作,不太爱写东西,这是快餐式文化下的后遗症。魏老师在书中提及几点培养写作兴趣的建议:第一步就是上网,进行阅读和写作,非功利性的开始这样一件事。第二步就是读书,在书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能够不断的刺激自己的思想,从而让自己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第三步就是给自己闲暇时间,有闲暇的时间才有动笔写作的欲望,如果总是忙碌,就没有写作冲动了。“闲暇出思想,实践出智慧”说的正是这重要的第三步。是啊,在魏老师口中的三步子如果我们都愿意去深思并行动,收获的将是最广阔的空间,总而言之,保持写作的兴趣,上网吸收新的知识信息,读书深入思考晦涩艰深却能锤炼思维的问题,闲暇时间让自己思想沉淀,在关注学术的前提下吸收养分,在教学中充满智趣的一切我们都去接触,激发我们的写作欲望。有了写作欲望,怎么样写出好文章?首先在发呆中思考,喜欢观察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发挥我们的理性的想象力去推演;其次不要偷懒,对于写作文字的表达止步于俗套说法,比如:一说纯洁就像雪花,一说坚强就犹如松柏……语言是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却千篇一律没有生命力无法让别人喜欢阅读,这样的写作需要就是偷懒,最后写出让大家受益匪浅的见解还要对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去揣摩写作的见解和看法如何表达更加独到。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在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思考,关注时事考查生活语文等,做终身的阅读者,独立的思想者,公共事务的关注者,让我们引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课堂讲课、阅读和写作不断的充实和发展自己,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一起成长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
第五辑完,《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阅读结束。